门球夯实基础实现飞跃赛制不断创新发展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体育事业项目发展和体育项目协会改革的重要之年。中国门球协会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在体育总局有关部门,全体会员单位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按照2015年秘书长工作会议要求,本着把运动做大、赛事做强、服务做好的思路,在进一步提高赛事质量和规模,丰富、完善门球赛事体系,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门球活动,取得总局相关职能部门对门球项目提供支持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进展。
2015年门球共举办20余项次全国性各类各项活动,组织参加2项国际赛事。其中,全国性门球活动包括会议3次、年度常规赛事、公开赛、邀请赛、门球联赛等十余项、裁判员晋升考试2次、新规则培训班1次、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和农村门球大联动启动仪式1次;参加的国际赛事包括“发祥地杯”门球大会和澳大利亚门球锦标赛。全年赛事参加队伍700队次左右,参赛运动员6000人次以上;会议、培训、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等活动参与人员达2000人次以上。
赛事举办多层次
年度常规赛事顺利举行。中国门球冠军赛总决赛首次跨年度于2015年4月22日至26日在上海高东举行。比赛共有来自中国门球协会50余个团体会员单位的108支队伍参赛,是该项赛事创办以来规模最大、参赛面最广的一次。为了丰富赛事内容,体现赛事学习、交流的意义,比赛期间还安排了上年度世锦赛冠军和季军的表演赛,组织由各队伍参加的个人专项门球技术能手赛。
全国女子门球赛在江西婺源举行,本次比赛共有79支队伍参加,也创造了全国女子门球赛历史上的参赛纪录,同期还举行了中国门球公开赛(婺源站),女子队可以同时参加公开赛,节约了参赛成本,扩大了参赛和交流内容,得到了各方的一致好评。
全国青少年(少儿)门球锦标赛在河南新安举行,为体现赛事的重要性,本次比赛首次将比赛名称升级为锦标赛,并用“青少年”替代了原来名称中的“少儿”,使比赛名称更科学化,也更符合体育赛事名称的惯例。
2015年分别在黑龙江伊春市和山东高青举行了启动仪式和总决赛,均取得圆满成功。这种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门球队的竞赛活动,为广大农民球员提供了参加全国大赛的平台和展示的机会,对在农村开展门球活动有很好引导和推动作用。
今年赛事体现出几大特点,一是赛事数量多,共举办10余项赛事,参加队数、人数都是前所未有的。这些赛事的成功举办极大地促进了各地门球运动的发展;二是丰富赛事内容,在中冠赛、锦标赛等比赛中加入了由优秀队伍参加的表演赛,现场配备解说,让更多的队伍了解、学习先进的门球技战术,此外还在比赛中加入了个人技术赛,受到了广泛的好评;三是高度重视参赛队伍的食宿安排,减少参赛队伍因食宿安排的不足而将情绪带到比赛过程中,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赛风赛纪得到很大改观,在上述的全国比赛中未出现重大的责任、安全事故。
赛制不断创新
推出中国门球公开赛和中国门球联赛。2015年,婺源、福州、文登、九江、三亚等五站公开赛相继展开,成功拓展了中国门球协会赛事序列的发展空间。公开赛相比较于传统赛事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参赛队伍不受会员单位限制;二是以承办地及周边队伍为主,外省市队伍为辅,节约参赛成本;三是一般都设有奖金。中国门球协会用公开赛这一赛事组织形式,不仅打造了又一项易于开展的高水平品牌赛事,也极大地带动了地方的办赛热情,促进了地方门球竞技和普及水平的全面提升。
2015年下半年,中国门球联赛在北京、大连等8个地区的8支门球俱乐部之间展开。多年来我们所倡导的门球职业化道路,在本次联赛中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做了积极的、有益的尝试和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基础建设深入推进
不断推进协会基础建设。2015年协会基础建设不断加强,一方面进行了规则修改。现行的中国门球规则于2011年制定,至今已有4年时间,此期间世界门联对门球规则进行了修订,并出版发行了2015年版国际门球规则和裁判法。2011年版规则在施行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过于复杂、不利于裁判执裁、容易引起争议的地方。中国门协组织修改会议,邀请资深的专家、国际级裁判员、国家级教练员等进行研讨会、定稿会,现已出版《门球竞赛规则与裁判法·2015》。同时出台一系列政策,逐步理顺门球竞赛裁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