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抓机遇又抓基层甘肃运动员保障刚柔并济
在甘肃,省体育局人事处为全省运动员保障工作的主管部门,人事处指定专人负责运动员保障工作;体育训练单位人事科为各单位运动员保障工作的负责部门,省体工一大队、二大队等主要训练单位配有运动员保障工作专干。通过几年的努力探索,初步形成了人社部门发公开招聘通告,体育部门组织考试与考核的公开招聘运动员的聘用模式,初步完成了运动员招录与事业单位改革的良好衔接,健全了运动员聘用制度。2013年和2015年甘肃省实现了训练单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两批111名优秀运动员的目标,主动抓机遇,果断抓基层的工作方式可圈可点。
主动抓机遇
甘肃省委、省政府努力将退役运动员纳入全省人力资源开发体系,把组织安置优秀退役运动员任教纳入省委、省政府民生实事,省人社厅牵头先后3次培训安置292名退役运动员担任全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和基层体校教练员,受到国家体育总局的充分肯定和推广。初步构建了以奥运会、全运会为周期、体育竞赛成绩与安置挂钩的运动员职业转型长效机制。
主动抢抓机遇,积极推动退役运动员担任体育教师工作。在运动员职业辅导方面,将运动员培养为体育教师,在取得教师资格证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努力。
在国家体育总局和甘肃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怀下,从2009年开始,甘肃将安置退役运动员纳入民生实事,体育部门会同人社、教育、财政部门实行“一统三单”的优惠政策,即退役运动员参加省上统一考试、名额单列、单独划线、单独录取。2015年,省政府继续从4900名高校毕业生就业基层岗位名额中,单列80个名额安置优秀运动队退役运动员,至7月底任教培训和考试已顺利结束。
同时争取优惠政策。抓住落实科学发展观整改任务的机遇和应对金融危机增加基层公益事业岗位的机遇,创新安置工作思路,这一思路和政策,既适应事业单位公开考试招聘的要求,也较好地发挥退役运动员的专业特长,充分开发体育人才资源,有利于加强基层学校体育教师和教练员的师资力量,推动体教结合和青少年体育工作发展。
果断抓基层
在形成思想共识的前提下,成立了由省人社厅牵头、教育厅、财政厅和体育局参加的培训安置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形成紧密配合的工作机制。研究退役运动员培训安置中的政策衔接,明确退役运动员安置任教后的工资津贴由省财政对市、县财政转移支付,保证安置工作顺利进行。
制定出切实可行、面向基层、狠抓基础的《培训方案》。坚持“从难、从严、从统考出发,大知识量学习”,绝大多数退役运动员每天坚持学习十三、四个小时。全省统一选拔考试,内容包括公共基础综合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为帮助退役运动员记忆背诵,邀请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和省体校高级教练,专门为退役运动员编印了培训讲义。通过培训,退役运动员文化理论素质有所提升,就业观念有所转变。
最终通过抓基层,落实工作责任。甘肃省体育局有关负责同志表示,要做好退役运动员任教工作,就必须在培训、考试、安置等各环节中认真抓落实。培训工作中,在课程设置、教师聘请、课堂管理等方面都精心设计,对每个工作人员都进行了任务分工,确保教学质量。在考试环节,工作人员帮助退役运动员认真备考,充分熟悉考试流程,各训练单位党委书记亲自巡考,及时解决考试中出现的问题。在退役运动员安置中,人社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协调落实安置指标、工资津贴,负责人事关系的接转;教育部门负责协调落实安置单位及岗位;体育部门负责做好退役运动员的思想工作。充分考虑退役运动员的实际困难,与人社、教育部门协商,将大部分队员安置到兰州市及周边市州;为了体现公平,采取考试成绩加运龄、运动成绩加学历等综合因素进行排名,保证安置工作公平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