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排结束北京集训 奥运资格进入冲刺阶段

  4月8日,中国男排结束了在北京50多天的训练,前往国家体育总局秦皇岛训练基地开始了为期1个多月的封闭集训。从2月15日在北京集中到4月7日在北京结束最后一练,中国男排在52天集训中,经历了思想的统一,技战术的磨合,高强度的对抗,队员位置调整等多个阶段。
     虽然从2月15日开始集训,但是受到联赛的影响,中国男排17人在3月7日才全部到齐,真正全队合练的时间只有一个月。所以在刚来的时候,队伍开了一周的会,用于统一思想。“今年来了以后,队员面对资格赛都想去打好,我就要给他们减压,松一松,去观察队员的思想状况,让他们在比赛中敢于发挥,他们努力的过程,需要点拨一下。”因为前几年大量的工作是在打基础,主帅谢国臣感觉自己的思想工作反倒是比前两年相对轻松。
     在技战术方面进行细化,是这一阶段中国男排的重要训练内容。谢国臣带队3年来,队伍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在技术上,这几年形成了一些东西,细节上需要逐渐强化。”谢国臣强调,“让他们在比赛中有多么超水平的发挥,不太可能,主要是要求他们把现有的东西打出来。如果比赛中打得很兴奋,能够有一两个人站出来,发挥得比训练水平高一些,是比较理想的。”
     在北京后期的训练中,队员的位置进行了微调,来自上海的戴卿尧出现在了主攻位置上,而刚来国家队之初,戴卿尧是打接应的。“一直就有这个考虑,之后要将他在前排后排的战术进行细化。”谢国臣表示。这一位置的调整,让中国男排在主攻位置上拥有仲为君、张晨、崔建军、季道帅、宋建伟和戴卿尧共5名选手,而在其他位置上就显得单薄一些。谢国臣也透露,接下来可能会再调入一些队员进入国家队,届时根据情况队伍再进行一定的变化。
    除了位置上的调整,队员的训练与以往也有不同。谢国臣介绍,整个训练量相比之前两年有所下降,增加了更多的资料和录像分析。同时,要求队员在完成高强度对抗后,针对自己缺的东西进行查缺补漏,加强与二传的配合,在防守方面多下功夫。
     面对强劲的对手,中国男排此次冲击奥运的道路异常艰难。对此,谢国臣坦言,中国男排这么多年,这么多届,每次比赛都很难,每一次比赛都会遇到困难。“我们明白自身没有什么优势,但我们已经习惯于困难,要将每一次教训转化于经验。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经验的积累,也有利于我们的进步。”谢国臣认为,“我们不要营造一种特别紧张的气氛,减少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想法,而是积极面对这次资格赛。”
     由于之前确定的波兰邀请赛被临时取消,队伍在出发日本之前难有热身赛,这无疑会给队伍备战带来了影响。谢国臣表示,目前正在积极想办法,如果没有热身赛,中国队将提前一周前往日本,调整比赛状态。按照赛程显示,中国男排的奥运资格赛多被安排在中午。目前距离5月28日的里约奥运会资格赛还有1个多月的时间,所以接下来中国男排在秦皇岛的集训将进入冲刺阶段。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