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能亟须“亮剑精神” 展现“鲁能气质”
每每寒暑假或者特殊节日期间,国产经典战争电视剧《亮剑》都会固定霸屏,今年“七一”前后,各大电视台再次兴起了“《亮剑》热”,好事的网友甚至将李云龙的经典台词改成了“西游记体”、“红楼梦体”、“宠物小精灵体”……
网友的灵机一动说明了对这部战争大戏的喜爱,但同样也说明剧中的很多桥段、情节已经有些让人看腻了,需要新鲜的包装、刺激。可尽管不少人已经能正背、倒背《亮剑》,剧中李云龙对部队气质的一段阐述还是值得品咂:任何一支部队都有自己的传统,传统是什么?传统是一种性格!是一种气质!这种传统和性格是由这支部队组建时首任军事首长的性格和气质决定的,他给这支部队注入了灵魂。
没错,最值得品咂的就是中超赛场上的鲁能泰山。
赛季初,如果有人说鲁能联赛半程过后会沦为保级队伍甚至陪坐积分榜最末的“副班长”,或许会被调笑为“低调攒人品”、“过分的低调就是极端的高调”,但无论玩笑也好、质疑也罢,鲁能的尴尬排位确是如假包换的事实,考虑到中超过往12个赛季12支半程“副班长”队伍8支降级(其中还包括2004、2005赛季取消升降级以及2009赛季力帆因为假球案被豁免降级),鲁能实际已经被逼到了悬崖边。
之前就有不少媒体讨论,为什么在人员构成相近的情况下,本赛季的鲁能和上赛季有如此巨大的反差?其实从较长的时间维度看,在2006赛季奠定王朝之后,鲁能在之后几年的表现一直起起伏伏:2007赛季的第三、2008赛季的冠军、2009赛季的第六、2010赛季的冠军、2011赛季第五、2012赛季第十二、2013赛季第二、2014赛季第四、2015赛季第三。如果要用一个成绩曲线勾画鲁能的过去九个赛季,一定是波峰波谷泾渭分明的波动曲线,这样的成绩曲线,绝对无法与“强队”称谓联系在一起。
很多人将鲁能的成绩不佳归咎于教练水平差,但实际上,近些年接过鲁能教鞭的伊万科维奇、滕卡特、吴金贵、安蒂奇、库卡、曼诺等人哪个不是在国际、国内足坛声名显赫?换个角度想,如果之前没有取得一定成绩,也一定无法和贵为中超豪门的鲁能产生联系。与其说是教练水平使然,还不如说是鲁能过于动荡的教练席,或者说缺少一以贯之思路的决策层。
说到这,就引到文章开头的“气质”:我们很容易说出恒大的球队气质,说出国安的球队气质甚至建业的球队气质,但鲁能的气质是什么?大赛崩盘、关键时刻掉链子?相信没有多少球队会将走麦城之事列为“气质”,其实鲁能的气质是淡薄乃至缺失的。
同样是在2006年前后,也就是鲁能王朝霸业既成的时候,鲁能高层曾扛起“文化”大旗,出版了一套名为《鲁能文化丛书》的书籍,意为加强球队以及鲁能集团的文化建设。可讽刺的是,口中高喊“文化”、“气质”的鲁能其实恰恰将这两点抛到了一边,不说别的,单说近几个赛季鲁能高层频繁的人员更迭就很让人看不懂,第一任高层、第二任高层、第三任高层、第N任高层留给这支球队的只是支离破碎的碎片,而绝不是可以承托起球队的骨骼、气质。
如今鲁能的堕落,与其说是教练无能、球员不佳,还不如说是球队高层出了问题,简单想来,从一直选择的前南教练到西欧教练再到巴西教练,根本没有延续性可言!一支屡屡被推倒重来、屡屡面临重建的球队,如何保持竞技状态的稳定?如何在严苛的竞争环境中保持强势?如何被冠以强队、豪门之名?
鲁能,是时候寻找自己的“亮剑精神”,让真正的“鲁能气质”在中超赛场生根、发芽、开出美丽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