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调再弹:缺力量乃中国三大球“致命伤”
一届充满希望的中国男篮不仅没一举冲进里约奥运会前八,反而5场小组赛“孔子搬家——全是书(输)”,直接看齐最差战绩。有多少人之失望远胜于中国军团在射击、跳水、举重……等传统“小”项目上丢失的金牌?
没了姚明,相比于5个对手、中国男篮还是唯一没有效力NBA球员的……
但易建联已证明可随时回NBA打主力,20岁、2.17米的周琦,22岁、2.14米的王哲林皆进了NBA选秀,被认为前途可期,控球后卫有久经CBA考验的郭艾伦、晃倒NBA后卫的赵继伟,前锋翟小川、周鹏、肌肉男李根……尤其曾以队员、教练闯入奥运会、世锦赛淘汰赛的宫鲁鸣,率队亚洲杯荡气回肠逆转“亚洲恶霸”伊朗夺冠,被认为是这支队成熟、能打硬仗的明显标志,又有谁能不对这支体能几乎练到吐、充满朝气的球队寄予厚望?
4分憾负“经验老到”委内瑞拉,20多分负老迈法国,20多分负“横冲直撞”“袋鼠队”后,易建联一番话是对败因之最精炼总结,“打如此高强度比赛机会太少,无论CBA、亚洲杯、欧美拉练、国内热身,都与奥运会不是同一个比赛……”相信此亦宫鲁鸣和中国篮球界之共识。
一直说“比赛是训练的镜子”,反之亦然。虽说宫鲁鸣和除阿联外的球员都没打过这样的比赛,训练无以对比、参照,但中国三大球缺力量的共同“致命伤”还是如同“秃头上的虱子——明摆着”。
对法国一筹莫展时,李根被换上场曾连续进攻得手。其实李根最简单、实用的得分方式表达也是高端理论:拿球先向前与防守队员有个短暂身体碰撞,若没撞开对方,也至少争取到垂直空间,再后撤半步,跳投命中。那短暂碰撞、及垂直空间的背后,是身高仅1米96、体重却有100公斤李根以他的优势——力量争取来的,李根在CBA中几乎属力量最好,经常不是把对手碾压、就是能在高佬林立的篮下占有一席之地,靠的就是力量。但中国男篮中,只有李根、易建联力量上算“合格”。
身高2.14米的周琦很灵活,速度快,从小打过前锋、控球也不错,但体重只有95公斤,肌肉、力量差太多。篮下根本站不住,一挤就没,所以攻防篮板都没有。篮球场方寸之地,遏制不住篮下最宝贵的内线空间,就彻底输掉时间和速度。王哲林体重110公斤,篮下稍微能站住点,对法国有几个篮下不同方向连续转身勾手,这也是他将来的发展方向,但力量显然也差很多。
体重远不等于力量,亚洲人、中国人不苦练力量都不行。而且力量还是速度、灵活性和对抗的保障,是运动之父,一本万利。姚明也是去NBA后苦练力量才让他身高、篮下技术好、中锋投篮手型“世界第一”的优势插上了翅膀。而在中国三大球甚至还有“19岁之前不能练力量”坑人言论的环境下,姚明不去NBA力量永远练不出来。男篮能亚洲杯打垮伊朗,靠的就是抓体能、力量,但显然还远远不够。大力量和局部包括脚趾、手指的力量训练应占更大比重,并有指标增长的要求。为什么男篮奥运会比赛屡屡球在手里被叼走?手、手指、小臂、大臂缺力量!为什么郭艾伦无法像CBA、亚洲杯般上演一条龙,经常有很好中投、远投机会时投不准?亦是力量、速度不够,仅和对方后卫纠缠已筋疲力尽。
中超赛场为什么受伤、骨折那么多?张呈栋手骨折、于汉超尾椎骨折、于大宝跟腱断裂、郑龙……赛程太密、疲劳,更因缺力量。当年陈镜开因脊柱伤被医生判了运动生涯死刑,但他楞靠强大肌肉功能代替骨骼支撑,比赛打破世界纪录。女排拦网、后排进攻、发球……都与力量息息相关,中国女排输塞尔维亚诸多环节,都能从力量不足中找到原因。男排,就不用提了?女足场上空间太大,缺力量似乎不明显,但中国女足身高1.82米、体重72公斤的门将赵丽娜是面镜子。门将应成对方前锋噩梦,而非只像模特,胳膊太细、飞奔出来抢断被担心会“夭折”。
非“技不如人”,乃“力不如人”。若中国三大球拿出现在训练时间的1/4练力量,肯定会立竿见影。然后当定为并经之路和百年大计。
田径乃运动之母,力量是运动之父。此乃老生常谈,为最基本、最原始的方法,却也是最高端、最先进的理论。人微言轻之如我,曾不下十次大声疾呼过“大力量训练”对中国三大球之重要和生死攸关。
但皆成“耳旁风”,此番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