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美太行聚宾朋展美丽景色实现绿色崛起

  十月金秋迎盛会、秀美太行聚宾朋。借助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底蕴,武安市在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调动各方面资源优势实现绿色崛起。
    随着“普阳钢铁杯”2016邯郸·武安第二届全国划骑跑铁人三项挑战赛的成功举行,谈及这一赛事,武安市委副书记、市长魏雪生表示,近两年武安本着“高效、务实、创新、节俭”原则,坚持“政府搭台、体育唱戏、开门办赛、市场运作”,连续成功举办了2014邯郸·武安第一届全国划骑跑铁人三项挑战赛、2015邯郸·武安首届全民马拉松,累计吸引数千名运动员、数十家中央和省市主流媒体、数百名专家学者和众多体育爱好者共同参与,在推广全民健身、加快产业融合、展示发展形象等方面收效甚好。“太行三峡”赛事逐渐成为区域知名的年度全民盛会。现正计划将划骑跑、马拉松两大赛事两年一届、交叉进行,致力打造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品牌赛事”。在本次赛事筹备中,武安市借鉴近两届大赛的经验做法和工作机制,继续以精品化意识认真细致筹备,以市场化模式积极开展运作,以多元化理念丰富赛事内涵,努力用一流的赛事组织、一流的环境氛围、一流的服务保障,办一次精彩纷呈、富有特色、节俭务实的体育盛会。
    谈及本届赛事,魏雪生说,本届赛事既是一次形式新颖时尚现代的体育盛会,又是一次精彩纷呈全民参与的友谊盛会,同时还是一次展示人文助力发展的推介盛会,也是一次市场运作各方支持的共赢盛会。此次赛事虽然短暂,但却给武安人民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精神财富,希望通过这次赛事的举办,能够有效推进体育与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为加快转型发展注入活力和动力,也希望各界朋友能够记住武安、喜欢武安、关注武安,为武安的发展加油助力。
    同时,本次赛事主办方,中国民族报社社长助理、高级记者李晓东表示,此次是中国民族报社第二次与武安市联合主办全国性体育比赛。作为国家民委直属文化事业单位,近年来该社在国家民委党组领导下,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多元的发展理念,形成了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与中央有关部门及地方政府联合主办了一系列旨在丰富群众精神世界的“成风化人、凝心聚力”的文体活动。今后,该社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在推动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和传统体育的传承发展方面贡献自己的力量。
    李晓东说,本次赛事是中国民族报社参与三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和多项大型体育活动后,与地方政府的又一次深度合作。地处河北邯郸一隅的武安市,在取消群众性、商业性赛事审批权的背景下,举办全国性群众体育赛事,在取得良好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得到了《人民日报》的高度赞扬。同时,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国际频道等皆做出全方位报道。据统计,重点报道这两届比赛的中央、北京主流媒体达50余家,这也充分展现出“小赛事、大宣传”的显著特征。
    谈及联合地方政府举办体育赛事,李晓东认为原因有四点:一是中国民族报社作为国家级媒体,宣传“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是职责所在,义不容辞。二是作为中央在京新闻单位,挖掘自身人脉优势与地方政府合作,旨在勇攀“强强联合”平台,探索“体育比赛合作”的新路。三是作为新闻媒体本身,应当找到“整合中央、北京主流媒体资源,宣传地方政府新的契合点”。四是为武安市在北京找到新的“依托”,以便其跟全国各地、各方面交流,扩大、深化改革与发展空间。
    此外,李晓东表示,自2014年首届比赛后,武安旅游收入大幅度增长,知名度显著提高。这无疑得益于武安市政府对赛事的精心组织和中国民族报社组织中央、北京主流媒体的大力宣传。这对于正在谋求“转型升级 绿色崛起”的资源型城市来说,因地制宜发展旅游是必然选择。合适而富有影响的赛事,正好能推介、带动旅游的发展。事实表明,形式创新、群众喜爱的赛事,正成为很多户外运动资源丰富的城市和地区,推介自身资源的重要选项。本届比赛,中国民族报社在与武安市政府多次研究后,增加了比赛的内涵,推出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赛事活动,为比赛增添了新亮点。通过两届赛事,中国民族报社与武安市政府的合作日渐成熟,也为一起主办其他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未来,在总结经验的同时,还将继续改革创新。例如在参赛人员规模上可再精减一些;并增加时下流行的新项目,如“国际定点越野赛”等,以增加群众参与性;再有就是借助比赛的影响力,在北京有计划、分步骤、更加主动地助力推介武安旅游。
    此外,武安市委书记张臣良表示,今年“7·19”百年不遇特大暴雨,使武安遭受巨大损失,但英雄的武安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屈不挠、自强自立,战胜了洪灾,取得了胜利。全市干部群众不畏艰辛,连续奋战,仅用一个多月时间就使西部景区恢复了运营,并承担了本次赛事活动,这就是铁人精神的生动实践。未来全市人民也将继续把这种精神发扬到工作生活之中,同时也会把未来的划骑跑铁人三项挑战赛办成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更高层次的体育赛事。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