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巅峰对话》袁伟民郎平里约之后话女排

  《巅峰对话》记载了里约奥运会后郎平凯旋与恩师袁伟民的相见和对话。本书由著名作家何慧娴、李仁臣撰写,一经问世,受到读者好评。从今日起,本报将连载相关章节,以飨读者。——编者  

  如果把30多年前,袁伟民率领的中国女排勇夺1981年世界杯冠军、1982年世锦赛冠军、1984年奥运会冠军,实现“三连冠”,比喻为中国女排的第一巅峰。

  那么,完全可以把郎平率领的中国女排勇夺2014年世锦赛亚军、2015年世界杯冠军、2016年奥运会冠军,比喻为再创中国女排的巅峰。

  里约奥运会,赛程安排如同往届:观众喜爱的足、篮、排三大球决赛,都被列入尾声,作为压轴戏。

  郎平率领的中国女排,一波三折,绝处逢生,杀出一条血路,荣登里约奥运冠军殿堂。在中国奥运代表团总体成绩不理想的情况下,女排姑娘奏响了凯旋的最强音。

  女排精神重燃神州,重振国人之心!

  欢聚“上缘坊”

  里约归来,参加完代表团总结、中央领导接见、奥运精英港澳行等重要活动后,郎平把约请老教练袁伟民欢聚分享喜悦作为最急需做的一件事。时间定于9月4日中午,地点选在女排驻地训练局运动员公寓旁的“上缘坊”餐厅。

  在京的老女排队员自然也都受到热情邀请。

  来得最早的是住得最远的曹慧英,中国女排首届老队长,“拼命三郎”“铁姑娘”,1981年世界杯、1982年世界锦标赛夺冠主力队员。当年因拦网她的左手小拇指被打翻过去,永远和无名指无法并拢。

  李延军来了,她是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1985年世界杯、1986年世锦赛中国女排冠军队员。她曾在关键比赛中“反式鱼跃”救球,被留在老球迷的记忆中。她是在京老女排队员中最年轻的队员,如今刚退休。

  陈亚琼出人意料地也来了,她是1981年世界杯、1982年世界锦标赛夺冠的主力队员。这次她刚巧由香港来北京治病,闻讯赶来。她也刚刚退休,香港好友自发举行“陈亚琼荣休之喜”聚会,出席者竟有600多人,亚琼人缘可见一斑。

  不巧的是,孙晋芳回江苏了,杨希在外地,梁艳因皮肤过敏、张蓉芳因事遗憾不能与会。

  老教练发“红包”

  77岁的袁伟民仍然精气神十足,与自己的队员们在一起,依然像过去那样,只要不是在球场上,他说起话来常常半真半假、风趣幽默,逗得队员们摸不着头脑。

  那天见面,袁伟民一出现,大家就“袁头”“袁头”地叫起来。只见他笑嘻嘻地说:“好啊,好啊,女排夺冠,大家高兴,我来给你们发红包。”说着他从手提袋里拿出一个个大号信封,分送给郎平、曹慧英、陈亚琼、李延军……还剩下一摞,说是要分送给当天没到现场的其他老队员。郎平喜出望外,急于打开信封,袁伟民望着她,不紧不慢地说:“我可没有钱给你们发奖金,只好以这样的形式表示一下啰!”

  原来,毕业于江南名校苏州高中的袁伟民,从小喜好书法,退休后潜心习练,队员们早就请他赐予墨宝,他总是说还没练好,不肯出手,今天袁指导主动送字上门,把郎平和老队员们乐开了花。

  袁伟民给郎平和老女排队员每人写了两幅字,一幅是“中华魂”,还有一幅是“福”字,题上了每个队员的姓名,盖上了“为国争光”的红印章。老教练袁伟民的内心依然寄托着对每个队员的关心和期望,希望她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无论面对成功、胜利、鲜花、掌声,还是面对挫折、失败、痛苦、眼泪 任何时候不忘中华魂,不忘为国争光,都要经得起各种考验,不辜负国家的培养,不辜负全国人民对中国女排的支持和厚爱。

  “拍照!拍照!”

  现在的、当年的,新老中国女排教练郎平、袁伟民;当年的中国女排老队员郎平、李延军、曹慧英、陈亚琼;不同的排列组合,合影留念,拍了一张又一张……

  到“上缘坊”,是上辈子有缘啊!因为是郎平请客,餐厅格外热情,上了许多好菜,可谁都没顾得上吃,只知道说啊说……

  排球人聊排球,话题就像个跳动的排球,你一句我一句,妙语连珠;你一声我一声,笑声朗朗。三个多小时的团聚,每个人都沉浸在对里约激战的回味中,对往事的追忆中,兴奋不已……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