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拳击协会年会举行抓好培训弥补短板

  借10月底于广东中山举行中国拳王争霸赛和中国拳击协会年会的机会,总局拳跆中心拳击部在当地连续举办了讲师、伤痕修复师、教练员和裁判员等拳击专业人员参加的培训班,邀请了国际拳联的专家进行了授课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总局拳跆中心拳击部部长岳岩介绍说,中国拳协认识到,下大力气去抓培训工作是弥补中国拳击发展瓶颈和短板的一项重要工作,中国拳协也将把培训工作作为一项制度性和长期性的工作常抓不懈。由此,中国拳协还将逐步将各类专业人员的培训制度和持证上岗制度相结合。

  讲师班种下“种子”

  岳岩介绍说,从2014年开始,中国拳协每年都结合全国比赛邀请国外的一些讲师来到国内进行培训工作,帮助中国拳击提高,尤其是新规则从2013年改变以后,国内拳击从业人员对新规则的认识、理解,以及新规则带来的变化等,都必须进行持续不断的培训。其中,讲师培训自然显得非常迫切。

  岳岩说,目前全国除了裁判员的培训之外,各个省地市也有很多需求给当地裁判进行培训。中国拳协以往采取的形式是选择一些对规则掌握得比较好的,也能讲解的人员作为讲师,派到各个省市去进行基层裁判员的培训工作。但培训的标准是否统一,内容是否规范,尤其这些讲师进行培训的论点是否和规则完全吻合,不产生任何歧义,都很难掌握。所以中国拳协希望先把这些讲师的培训工作做好。

  在此次的讲师培训班上,中国拳协经裁委会研究,选调了一些国内具备条件和较高授课能力的人员,请国际拳联执委、国际拳联裁判委员会副主席、美国人瑞·席尔瓦斯担任培训班的讲师。经过两天的培训,瑞把自己对于新规则的理解和很多经验传授给与会者,让中国拳协第一批近20名具备合格资质的讲师脱颖而出。岳岩坦言,从培训过程中也发现,目前国内讲师的水平还很难统一到一个标准和尺度上,所以未来中国拳协也计划给这些国内讲师划分等级并设置升降级制度,不同层级的国内培训选派不同级别的讲师授课,讲师之间也会互有带动、互相学习。

  裁判培训有计划

  2017年是全运会年,做好全运会的裁判工作至关重要。与此同时,国际拳联的规则也从2013年开始不断进行改变、修正,裁判员们对规则的理解和尺度把握等方面也跟随国际拳联进行着不断修正,尤其是新规则的最核心改变由有效点数判定胜负变为优势判定,要求裁判员必须懂拳击,改变以往机械化数点的裁判方式,除了看出有效点外,还能够知道什么是技术什么是战术,谁的技术好一些,谁的战术有变化全面一些,实际上是对裁判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中山,瑞再度担任中国拳协裁判员培训班的主讲。岳岩介绍说,近几年,中国拳协始终在持续不断地做裁判员的培训工作,瑞每年来给中国裁判讲课,给大家带来很多更新的东西,也更加深刻地加深了中国裁判员们对规则的理解。岳岩表示,裁判员培训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此次中国拳协的裁判员培训班结合了中国拳击冠军赛,除了参加冠军赛执法的裁判员们,还有各个省市的裁判员来参加培训。很多学员在课后都反映,每次听完课都有新的进步,“这就是对裁判员进行长期培训的成果体现。同时,瑞也对我们中国拳协这些年来做的培训工作大加赞赏。他说,在他看来中国拳协已经是世界上培训工作做得最好的国家和地区之一,不仅有着长期的计划,每年也都能按照计划去做,是非常不易的。”

  伤痕修复开先河

  对于伤痕修复师或伤口处理员(cutman)的培训,在国内还是一个新鲜事。国际拳联修改了新规则,让男子选手在比赛中摘掉头盔后,运动员出现伤口的情况比以往有所增加。岳岩介绍说,按照国际拳联的规则,如果运动员出现伤口,台上裁判会将其带到中立角,首先由医生进行检查是否可以继续比赛,如果运动员是很小的伤口,医生认为没问题,可由其经简单处理之后继续比赛。如果稍微大一点的伤口,医生会让伤痕修复师来帮助运动员和教练员进行治疗,每名运动员每场比赛都有一次接受伤痕修复师进行45秒治疗的机会。

  伤痕修复师专业性很强,通过治疗修复,能够让运动员的伤口得以处理,避免过多流血并继续进行比赛。但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的专业伤痕修复师数量就非常稀少,国际拳联具有专业资格的伤痕修复师目前只有5人,中国此前更是一片空白。岳岩说,在新规则要求下也亟须弥补上,需要培养自己的伤痕修复师,同时也要帮助各队教练员掌握这些方面的基本知识。所以借助此次机会,中国拳协邀请了爱尔兰著名伤痕修复师杰·克利福德来为中国伤痕修复师进行培训。参加的中国学员都很踊跃,除了各队队医和医务监督外,还有很多教练员都来参加这个培训。

  岳岩表示,此次伤痕修复师的培训工作向大家普及了这方面的知识,进行了最全面的基础培训,也发现了几个在未来可以胜任伤痕修复师工作的一些人员。岳岩透露,从2017年开始,中国拳协将在国内成年男子比赛中选调国内的伤痕修复师参与比赛工作,而这将是迈出的第一步。“这方面的培训,今后还要做得更多。伤痕修复师需要大量的实践,只有掌握了实践技能的话,处理起来才得心应手。好的伤痕修复师不仅需要具备拳击的基本常识,还要具备基本医学常识,不是很容易。这次培训培养了几个人,进行了人才储备,为今后竞赛工作也填补了一项空白。”

  教练员培训打基础

  美国拳击协会主席、国际拳联纪律委员会主席汤姆·维尔盖茨是中国拳协邀请为教练员进行培训授课的专家之一。在里约奥运会上,维尔盖茨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运动员普遍存在着进攻比较好但防守技术有缺失等问题。所以中国拳协此次邀请维尔盖茨前来,一是让他帮助进行国内拳击教练员基本技能的培训,另一方面也是希望他能够结合中国运动员的问题进行“会诊”,建议中国运动员在今后训练中有哪些地方需要进行加强。

  岳岩坦言,教练员培训工作更是一个长期且艰巨的过程,拳击运动在中国恢复了30余年,国内一线所有的教练员不仅工作非常努力,也特别好学。但正是因为中国拳击的底子太薄,中国一线教练员还缺少系统的理论建设,所以在现有的教练员基础上,如何能够更好提高中国教练员的水平,包括今后怎么能够建立一个长期且制度化的教练员培训体系,始终是总局拳跆中心拳击部在思考、研究的。岳岩介绍说,中国拳协从2014年开始就结合全国比赛每年进行教练员的培训工作,今年的培训中,除了邀请维尔盖茨外,还邀请总局体科所的张漓博士进行了如何制定训练计划等培训,除此之外,中国拳协还组织教练员进一步学习、理解新规则。

  岳岩透露,总局拳跆中心下决心从现在开始要建立针对教练员培训的制度和长期培训计划,在2017年年底前,完善各省队一线、二线乃至青少年队伍的教练员的培训制度,并在全国比赛中逐步实现教练员持证上岗制度,以制度和硬性规定倒逼教练员去学习、提高自身。“中国拳击的发展历史较短,底子非常薄,中国拳击真正要崛起还是靠我们的教练员。如果我们教练员不去钻研学习,不去随时掌握最新的变化和规律的话,训练出来的运动员很难去按照我们的期望到国际比赛中去争金夺银的。”岳岩如是说。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