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奎刚训练场上过春节学习创新永无止境

  刚刚过去的鸡年春节,叶奎刚依然是在训练场上度过的。结束了去年里约奥运会的任务,今年他又要带队备战全运会和世锦赛,“专业运动员和教练员就是这个节奏,一个周期接着一个周期,没有太多休息放松的时间,你有一点儿懈怠,成绩就下来了。”2月7日和记者见面时,他刚刚结束上午的训练课,当天的北京还飘起了细密的雪花。
    八一体工大队田径场的门口贴着一张里约奥运会光荣榜,上面就有叶奎刚执教长达18年的女弟子张文秀的身影。在去年的里约赛场上,张文秀发挥出色,投出76.75米获得银牌,创造了她征战奥运会以来的最佳战绩。但是,回忆到这次经历,叶奎刚说这是他带领张文秀征战四届奥运会以来最困难的一次。外因是对手强大,内因是张文秀年龄大、伤病多。“她身上老伤很多,6月1日,我们开始最后10周左右的备战,但到6月中旬,她的膝关节、腰关节就出现了问题,重球根本投不了,训练强度也上不去,之后只能说是维持训练,这严重影响到了我们之前制定的训练计划,系统性被打乱,导致整体实力相比以往,有所下降。”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安排好张文秀的训练节奏和负荷,既控制好伤病,又要表现出一定的水平,是摆在叶奎刚面前的一个新课题。“实际上,这三个月的时间,我不断根据她的身体情况,合理调控运动量,并且调动医疗、体能等周边的一切资源,配合训练。这段时间的备战还是成功的,但也还是有一些不足之处,整个过程值得我好好总结。”
    叶奎刚特别强调了一个成功经验,就是教练员和运动员要心心相印,彼此信任,多沟通,勤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及时了解和掌握队员各方面的情况。“我和秀秀在一起共事18年,相互之间感情非常深,平时我就拿她当亲人看待,所以我们配合得特别好。我认为这是备战成功的重要基础。”
    里约奥运会的备战经历让叶奎刚对学习创新有了更深的体会。他表示经验再丰富的教练员,在执教过程中也会不断遇到新情况,所以学习创新是永远没有止境的。正因如此,叶奎刚对于困难,也有着和一般人不同的理解,“我觉得困难很多时候是好事儿,作为教练员,也要经常给自己制造困难,因为有困难,我们才有更大的动力去学习如何解决和突破,教练员和运动员才能更好地成长。”
    性格豪爽的叶奎刚从运动员时代到教练员时代,都是一个心思缜密,善于思考和学习的人。他和记者经常提到的一个词儿就是用心,“教练员执教是一个涉及方方面面、点点滴滴的系统工程,不花心思去学习思考,肯定是不会成功的。”正是凭借这一点,他才能带领张文秀一步步登上更高的山峰。
    除了自身的努力,叶奎刚还特别感谢近年来田管中心“走出去,请进来”等一系列顶层设计的帮助。他告诉记者,2009年之前张文秀的成绩一直稳定在73米左右的水平,试图提升到75米却始终找不到门道。从这一年开始,中国田径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国外先进的训练理念和手段,通过出国学习,叶奎刚在训练方法和训练计划上有了很多新启发,他把学到的东西融入自己的执教当中,并大胆地尝试创新,终于让张文秀的成绩在随后的几年有了质的飞跃。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大,作为中国女子链球领军人物的张文秀势必要逐渐淡出赛场,如何更好地挖掘和培养后备人才,是叶奎刚的一个重要任务。让他感到欣慰的是,如今国内从事链球训练的孩子越来越多,目前他手下也有一些潜质不错的小队员,“她们要想真正成才,还需要长时间的打磨,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中国女子链球未来的发展继续贡献一份力量。”叶奎刚说。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