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重世锦赛战幕将启 看中国力量激战群雄
2018年世界举重锦标赛将于11月1日拉开战幕,中国举重队即将在10月28日启程前往阿什哈巴德。作为东京奥运会资格赛的第一站,也是新级别改革后的第一次国际大赛,今年世锦赛重要程度不言而喻。锻炼队伍、磨练新人、考察对手,中国举重队的世锦赛之旅任重道远。
男举
抓牢优势级别 力求开疆拓土
国家男子举重队将派出61公斤级李发彬、秦福林,67公斤级谌利军、黄闽豪,73公斤级石智勇、冯吕栋,81公斤级吕小军、李大银,96公斤级田涛、109公斤级杨哲10人出战6个级别的比赛。不难看出,中小级别还是中国男举的主战场,但是队伍也没有放弃在大级别寻求突破的尝试。
级别调整前,中国男举的优势级别为原56、62、69、77公斤级,更改后的新级别55公斤级变成了非奥级别,对小级别一直是优势级别的中国男举影响比较大。前4个奥运级别61、67、73、81公斤级中国男举都选择派出“双保险”出战,其中吕小军、石智勇两位奥运冠军领衔,秦福林、黄闽豪、冯吕栋、李大银则是首次参加世锦赛的新人。这也是出于多让队员参加资格赛,增加人才储备的考虑。因为东京奥运周期的新规则规定,所有想拿到奥运门票的运动员必须在接下来两年参加至少6次资格赛,且资格赛被划分成了金牌、银牌和铜牌赛事,作为金牌赛事的世锦赛是最高级别的。“广撒网,多敛鱼,择优而从之”的策略更对头,在优势级别让更多选手在资格赛数量上达标,才能掌握奥运会选派人员的主动权。
在大级别上中国男举有选择性派出田涛和杨哲参赛96、109公斤级,两人都有里约奥运会的参赛经历,也是东京奥运周期中国男举在大级别寻求突破的箭头人物。能否在级别调整后,迎来中国男举大级别的发展机遇,也是本次世锦赛的一大看点。
女举
全面出击 挖掘更多争金点
国家女子举重队将派出10名选手出战8个级别,分别是49公斤级侯志慧、蒋惠花,55公斤级张宛琼、黎雅君,59公斤级陈桂明、64公斤级邓薇、71公斤级张旺丽、76公斤级汪周雨、87公斤级敖辉、87公斤以上级孟苏平。除了两个非奥级别45、81公斤级外,女举全面出击,为的是考察队员并挖掘更多突破点和争金点。
女举新级别的调整趋势都是“上涨”,这对原本体重就不大的中国女举实际是削弱了优势。与男举不同,女举选手时常还处于相比参赛级别数体重不够的情况,比如侯志慧、黎雅君、邓薇等选手原先打48、53、63公斤级时根本不需要降体重,因此新级别的调整反而需要她们持续增重,并提高训练和比赛成绩,才能确保提升竞争力。好在中小级别的调整幅度不大,级别调整对中国女举影响最大的是原先的69公斤级,这个级别是中国女举传统优势级别,多届奥运会都是妥妥的金牌“武器库”,但现在基本被“砍掉了”。调整后的71公斤级是非奥级别,也就是说原本69公斤级的选手想要参加奥运会必须连升两个级别参加76公斤级,难度可想而知。中国女举本次世锦赛之所以给张旺丽这唯一一个非奥级别的参赛机会,也是希望她从69公斤级先有所过渡,为以后升到76公斤级做一下缓冲。
参赛队员中,邓薇、孟苏平两位奥运冠军大赛经验最丰富,蒋惠花、黎雅君等也是世锦赛冠军,其他选手基本都是第一次出战世锦赛,这对她们来说是一个考验。通过比赛,也能更好地对比新级别调整后国外对手的综合实力,为东京奥运周期挖掘新的级别突破点和争金点做好评估。(转自10月26日《中国体育报》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