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举重队“举重若轻”争金夺银的背后
20金、23银、10铜,奖牌榜首位……这是不久前在土库曼斯坦阿什哈巴德举行的2018年举重世锦赛上,中国举重队交出的答卷。作为中国体坛的王牌之师、冠军之师,外界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群将千钧重量扛过头顶的大力士们为祖国争金夺银,但在“举重若轻”的背后,却凝聚着举重人的心血付出。
2018年举重世锦赛是中国举重队时隔一年之后重返国际赛场,作为东京奥运会的积分赛,国际举联再次调整项目级别后的首次大赛,其重要程度和难度可想而知。备战期间谈及本次世锦赛,中国举重队女队教练张国政说:“比赛相当不好打,除了级别改动的影响因素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影响。给每一个运动员和教练员都带来了不小压力。”饶是如此,作为昔日的奥运冠军、如今的少壮教练,张国政还是强调中国举重队一直以来的传统、文化,“问题已经出现了,我们就要从思想上积极面对,在实力上努力提升,无论外界环境如何,我们自己的目标和方向不会变,就是要有任它千变万化我自岿然不动的心态和境界。”张国政说。
男队教练于杰也认为,尽管级别调整后,对于运动员、教练员的适应能力、调整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之前的国内冠军赛也确实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但通过对种种情况深入挖掘、主动探因,尤其是结合队内思想文化建设强化队员树立敢于挑战自我、勇攀高峰的训练、比赛作风,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本届世锦赛,除了连破世界纪录的谌利军、石智勇、吕小军、邓薇的冠军选手外,田涛、张旺丽抢下的两枚银牌同样可贵。田涛原本是男子85公斤级选手,但在新的级别体系中,只能参加96公斤级比赛,从举重项目的规律看,在较短的时间里连跳两个级别想要取得好成绩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在近一段训练中,男队首先帮助他科学分析了自身的潜力,并通过种种手段树立了信心,然后又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手段提升了力量和专项能力。比赛中,以往成绩起伏不定的田涛反倒在与奥运冠军、伊朗选手莫拉蒂的巅峰对决中稳扎稳打,虽然最终惜败,但还是令世界举坛赞叹。和田涛情况类似的还有张旺丽,原本是女子69公斤级的她想要亮相奥运赛场,只能冲击76公斤级,最终张旺丽也举起267公斤的成绩,仅比冠军的270公斤低了3公斤。
“思想教育、文化灌输和实力提升是相辅相成的,通过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队内所有运动员、教练员都会把举重事业当成是一种享受,尽管外人看来很苦,但我们却很快乐。尤其是突破自我,举起更重的重量、取得更好的成绩,有可能为国家赢得荣誉的时候,快乐就更多一些。”于杰说。当然,针对队里的老队员、年轻队员,于杰、张国政也会采用不同的思想教育、文化熏陶手段,比如对老队员更多是通过训练的创新,帮助其树立更强的信心,年轻队员则是通过遇到困难和不顺时的开导,尤其还要了解年轻人喜欢、感兴趣的领域,加深对他们的理解。
中国举重协会主席周进强表示,在备战东京奥运会的过程中,中国举重队还应该在训练方式方法、理念模式的改变上下功夫,在体能训练、科技助力、文化建设、了解对手等方面有所作为、有所创新,力争在东京奥运会取得好成绩。(转自12月21日《中国体育报》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