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力备战东京奥运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如果将科技的力量武装到我们吃的每一顿饭,从而将吃饭的时间也转化为有效的备战时间,那么按照每餐20分钟计算,每天我们就整整多出了1个小时的备战时间,这可能吗?
答案是确定的。中国赛艇队的科技创新就成功做到了这一点,现在他们的“智慧餐盘”可谓将高科技武装到了“牙齿”。进入中国赛艇队的餐厅,第一步就是要进行“刷脸”识别,从这一刻起队员的这顿饭就没有任何秘密了。打进餐盘里的每一勺菜,每一份主食都会进入大数据的分析系统。
众所周知,赛艇运动员需要良好的体能,但是轻量级运动员又需要控制体重,怎么让大家吃得更加科学,光靠营养师讲和教练看着,肯定行不通,于是智慧餐盘就被引进了中国赛艇队的餐厅。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系统,每位队员的数据会提前输入到电脑中,拿到装有芯片的餐盘进入人脸识别系统后,运动员就和这个餐盘进行了绑定。餐饮区的菜盘下面是一个智能称重系统,菜盘上方的屏幕是热量显示系统,放置餐盘的区域则是辐射系统,可以读取餐盘的芯片。更神奇的是,从人脸和餐盘绑定的那一刻起,队员摄入食物的热量、重量就传输到了营养师和保障人员的手机上,他们每天都会认真分析队员们的饮食,再给出第二天的合理化建议。窥一斑见全豹,一个小小的餐盘,反映出中国赛艇队对科技的重视。
基础大项游泳也同样离不开“黑科技”助力。国际比赛中,中国游泳运动员的“途中游速度”世界一流,但是普遍在出发和转身方面“吃亏”。据负责进行运动员出发和转身技术测试的生物力学专家介绍,他们的工作就是从运动员的出发离台或转身蹬壁前后的髋、膝、踝关节角度以及反应速度、距离、身体姿态等方面,提供技术合理性的数据,帮助运动员提高水平。来自美国的体育运动科学博士索科洛瓦斯表示:“水下技术分析是美国队这10多年来常用的手段,关键不在于水下摄像,而是对数据进行解读和专业分析。”在东京奥运周期,他在这方面帮助中国选手提出了非常好的针对性建议。
击剑项目长期在外训练,但是他们的一举一动时时刻刻可以展现在中国击剑协会主席王海滨的办公桌上,击剑队在各支队伍中增配体能教练和医生,在每天的训练中都会实时监控运动员的心率和各项身体指标、伤病恢复等等,将其做成数据表格,随时传给北京的体能康复专家进行监测,专家则会根据数据变化给出意见反馈。
点评:奥运备战实际上属于高精尖行业,不仅需要高科技支撑,还需要个性化定制服务。借助科技创新的力量,提高运动训练水平将大有可为,奥运备战也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转自7月24日《中国体育报》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