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示范城市巡礼——福建省福州市
全民健身示范城市(区)试点单位巡礼——福建省福州市
借势体育 ,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强身健体、健康生活已成为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福州市委、市政府主动顺应时势,及时决策,借助创建全国全民健身示范城市(区)这一载体,让体育健身成为广大群众的基本生活方式,让每一个群众都能健康生活、快乐生活。
加强领导,着力构建创建工作良性机制
市委、市政府坚持将创建工作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切实将创建工作摆上市委、市政府重要议事日程,与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结合起来,与加强社会建设、改善民生结合起来,与打造宜居城市、塑造城市魅力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将创建工作与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
同时,坚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亲自过问创建工作。目前,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创建工作推动协调机制:由各级党委、政府牵头,层层落实任务、明确责任,做到了纵向到底;由体育部门牵头协调,各部门齐配合,党群组织、社会团体齐发动,做到了横向到边。
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的多层次、多渠道的创建投入机制,加大对全民健身设施的投入。仅2012年,市财政预算就安排了400万元的创建工作专项经费。各县(市)区财政也都安排了相应资金,用于支持创建工作。
建管并举,着力改善全民健身设施
周密制定,全面实施全民健身设施建设计划。明确提出“2012年年底在全省率先实现行政村体育设施全覆盖”的目标,今年内将在行政村建设500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50条健身路径和10条健身登山道,预计可提前三年完成省下达的建设任务。
多元投入,共同推进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坚持发挥公共财政的主导作用,明确各级财政预算必须安排全民健身活动建设经费,必须逐年加大投入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全民健身活动的支撑作用。2011年福州市财政安排用于体育事业的经费有5300多万元,今年市财政比去年多安排了2000多万元。与此同时,注重发挥福州民间资本充裕的优势,积极拓展融资渠道,促进全社会共建共管共享全民健身设施。如福清市在政府投资7000万元的基础上,又积极争取社会资金8000万元,建设占地203亩的滨江体育公园、塑胶田径运动场等;长乐市吸引民间资本2000多万元,建成了航城街道健身长廊。
打造品牌,着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全民健身活动是创建工作的中心工作之一。近年来,福州市注重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全民健身活动和体育赛事,吸引广大群众参与,让全民健身活动持续升温,并逐步形成福州特色的体育活动品牌。
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健身活动。特别是今年以来,围绕创建全国全民健身示范城市这条主线,唱响“全民健身与城运同行”的主题,广泛开展“迎城运、促和谐”系列活动。2012年新年伊始,就在滨江公园举行2012年全国徒步大会开幕式,并由此拉开了市全民健身活动的序幕。截至目前,已举办了数十场活动,真正做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赛事。
结合推进“一县一品”活动,明确要求体育部门和各县(市)区全面梳理,充分发掘传统体育项目并适时组织活动,让全民健身活动更具特色、更具魅力。同时,着力组织开展符合福州实际、凸现福州特色的体育健身活动。注重发挥福州“山在城中、城在山中,闽江环抱、内河交错”这一特色优势,全面建设城市登山道,在100多条内河两岸打造安全舒适的“慢行系统”和“亲水廊道”,形成了“点、线、面”有机联系,景观、生态、文化和健身充分融合的绿网体系。2011年在白马河、晋安河、安泰河和解放溪等内河建设沿河步行道40千米。2012年全面启动沿江沿河“慢行系统”建设,将在福州光明港公园建成沿河健身步行道20千米、自行车绿道10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