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松花江畔健身长廊 满足市民健身需求

    只要有空,杨金澎都要花上7块钱打车从家奔赴位于吉林市松花江畔江湾大桥下的篮球广场。和杨金澎一样执著地在这里打球的年轻人很多。有的是开车过来,篮球就放在后备箱里,有的是车筐里放个篮球骑着自行车就来了。杨金澎告诉记者,来这里打球的人很多,周末人更多,场地常常不够用。篮球场不仅仅是像杨金澎这样的年轻人的领地,还是中老年人和孩子一显身手的乐园。无论男女老少,大家都在篮球场上玩儿得不亦乐乎。
     江湾大桥下的篮球场是吉林市打造的沿松花江万米全民健身长廊中的一部分。万米全民健身长廊的理念起源于2003年,2007年开始实施。目前已建成6个全民健身休闲广场、4条全民健身路径长廊,还有沙滩运动场、篮球广场、羽毛球场、网球场、门球场、冬泳站点等。而这些临江而建的各种全民健身设施依旧无法满足老百姓们强烈的健身愿望。
    2块标准的篮球场地,挤着12个篮球架,只能打半场,被“圈”在小小的空间,杨金澎觉得打起来很不过瘾。他喜欢在这里打球,他在这里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而他也希望能有更大的篮球场让他尽情挥洒。
    “能不能给我们毽球一个专属的场地,他们打羽毛球的不让我们用。”“放心吧,那边正在建的场地有毽球场地,以后有你们专门踢球的地方。”一看到吉林市体育局的工作人员,毽球爱好者们赶忙追过来反映情况。吉林市体育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健身长廊里新建健身场地项目的选择,依据的就是老百姓的健身需求。目前全民健身长廊正在建设乒乓球场、毽球场地以及武术场地等,届时沿江建设的全民健身长廊将“绵延”近8公里。
    说到当初是如何想到在沿江的大桥下建设全民健身长廊,这还要归功于老百姓的智慧。每天都要走路15分钟到临江门大桥下的羽毛球场锻炼3个多小时的聂大妈讲起了原来这里的情景。“以前这里都不是这个样儿,球队队长就带着我们先用铁锹把地铲平了再打,现在有了这么好的条件,真是太好了!”在聂大妈眼里,他们的健身场地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在江边、桥下锻炼,多凉快,打球还没风,就是下点小雨吧,照样打,而且风景还好。”
    早上的松花江畔,健身气氛同样浓厚。柔力球、健身操、秧歌、健身球、健身腰鼓、轮滑等等,老百姓高高兴兴地在风景秀丽的江边、宽阔的健身广场上健身。在吉林,各种晨晚练站点已有300余个,各级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近5000人,约有40余万人在晨晚练站点的组织下参与体育锻炼。松花江畔免费开放的全民健身长廊,满足了吉林市民不同的健身需求,同时激发了百姓更大的健身热情。

(李雪颖)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