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是应对老龄化和高龄化的积极选择

    60岁及以上的上海市常住人口,已占总人口的24.5%,平均每4人中就有一位是老年人。同时,另一数据令人欣喜,沪上健康老人日益增多,百岁老人已有1100多人。健身,是应对老龄化积极、凝聚人心的选择。
    作为上海市民运动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九届市老年人运动会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39项健身赛事,吸引了28个代表团5万余人次参与,体现了“重在交流、重在健康和快乐”,为上海这座城市增添生气和活力。


军鼓敲出欢快心情


    强劲有力的节奏,欢快灵动的步伐……22支队伍一一上场,铿锵的军鼓敲出了500多名老年运动员的金色晚年。“张江杯”军鼓比赛现场,老年队员们身着统一服装,清新洒脱,精神饱满。别看他们都是爷爷奶奶辈的人,每当上场音乐响起,一个个抬头挺胸,整齐的步伐让观众席上的“小一辈”感慨:“看起来真年轻!”
    手杖健身操一经推出,便受到了“大老爷”们的热捧。一根普通的手杖,既显绅士又是实用健身器材,只见手杖飞舞,动作诙谐,散发着年轻人的朝气。在做各种动作中,头、背、腰、腿等各部分都得到了锻炼。自2004年推广以来,一炮走红,参与者迅速扩大。民间体育带来的,是特有的幸福和快乐。


夕阳风采大展示
 

    在嘉定擂台赛的跳绳场地上,拿下冠军的是75岁的邵秀英老人,她一分钟跳67下。“小时候,我就喜欢运动,还参加过跳高、跳远比赛。”被儿子接到镇上住后,从田间地头到高楼大厦,老人便选择跳绳来健身,还跳断过一根绳子。“3年来,我每天在小区里跳绳半小时,从不间断。” 她也成了小区里的大明星。像邵秀英这样的草根健身达人在老运会上并不少见。
    为吸引更多人参与,展示美好“夕阳红”,街道、乡镇、居、村进行层层开展,层层选拔。宝钢集团把组队作为关心老同志文化体育生活的社会责任,参加15个大项,有218人次参赛,是老运会中系统行业里参与项目最多、参赛人数最多的一个团。


忙转了健身年


    说起为期70多天的老运会,对在市老年体协工作的李鹿炎来说,感觉就是一个字“忙”。“今年是个全民健身年,各种形式的健身活动红红火火,老年朋友想要参加,都能有平台展示。”
    对“忙”字体会更深的是民间体育委员会主任陈理明,拉着扯铃、推着门球杆、舞着花棒、扭着秧歌,群众自编自创并流传推广的民间健身项目,正得到了越来越多老年人的喜爱,领取协会会员证的就有上万人。此次民间体育有11项纳入老运会,民间体育委员会就承办了9项,老陈自然格外地忙碌。看到众多老年人参与热情高,这位老体育工作者觉得忙得值。
    上海市老体协主席金永昌说,“老年是生命中一段新的精彩历程,开展体育健身是老年服务体系的主要内容之一。”主办方动足脑筋,淡化金牌,分设一、二、三等奖,让老年选手在生活中品味幸福,在运动中享受生活,从而走向健康长寿。

(平 萍)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