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人物风采之老于头儿的太极生活

    “老于头儿!老于头儿!”清晨6点30分,还没走到鹤城广场晨练点,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文体局副局长嵇世华老远就喊了起来。东北的10月中旬气温很低了,这天的早晨只有零摄氏度上下,风呼呼地刮着,可广场依然有不少太极爱好者。老于头儿就是其中之一。
    老于头儿本名于友,是通榆县太极协会和武术协会的会长,今年76岁,身材不高,着装普通,虽然头发已经灰白,但精神矍铄,说话中气十足。“我每天都练1个半小时,今天已经练完了,没事,我再给你们打一套太极剑吧。”
    15年前,于友去广州看望女儿,与女儿生活了一年。这一年,于友可没闲着,他看到当地的武术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心里很痒痒。原来,早在哈尔滨师范学院(现哈尔滨师范大学)上大学时,于友就学习过一段时间的太极拳,非常喜欢,可惜后来中断了。在广州看到那么多人打太极练武术,于友的“瘾”被勾上来了,于是他决定自费学习。一套太极拳50元,一套太极剑50元,在上世纪90年代,这100元钱可不是个小数目,可于友一点没心疼——学!
    学会一身“功夫”的于友回到县里,便在找到志同道合的“拳友”、“剑友”。于友说,当时县里会打太极的人不多,那时他也快退休了,时间充裕,就开始了“专业”的太极之路。直到2003年,通榆县太极协会成立,于友感觉到找到组织了,可没想到,组织聘请他担任协会的秘书长。这一干可就再也没放下,2006他升任会长,后来武术协会成立,也聘请他担任会长。
    能当上会长可见功夫不一般,于友的杨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陈氏太极剑都技艺精湛,去年的吉林省武术比赛,他还获得老年组传统太极剑、武当剑的冠军,而且他还是吉林省武术协会第五届委员会委员。
    “老于头儿这名是我给他起的,他可是县里有名的老教育工作者。”嵇世华为于友揭开身份之谜。在通榆县所有的中小学和示范学校,都留下过于友的足迹,从教师、教导处主任到副校长、校长、书记,于友将他的领导才能也用到协会中,带领大伙开展武术活动。10年间,通榆县城乡共有太极晨练队16支,近600人,坚持常年训练,他们还积极参加县、市、省甚至全国的活动,有6人曾获得省里的冠军,协会还获得过优秀组织奖。
    如今,通榆县的太极活动已不满足于在晨晚练点活动了,他们正在向深广发展,不但在机关、企事业推广,而且还走进了学校。目前向海乡的100多名学生就经常参加活动,而通榆县第四中学有一个年级已经开设了太极课。
    “现在不愁没人练,每次搞活动,都要限制人数,进行选拔。没办法,我们也想有更多人参加,但是没有经费啊。”于友说,县文体局已经很大力支持了,可是光靠他们也不行啊!四处“化缘”成了于友业余时间经常干的事,但有时也是杯水车薪。作为最基层的体育人,于友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得到更多人的支持,让通榆县的太极、武术事业发展得越来越好。

(邢 巍)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