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团实体化发展新途径体育社团大有可为
在全民健身活动繁荣兴旺背景下,作为群众体育活动的组织者,体育社团将如何发挥作用?在新时期,体育社团如何定位?体育社团将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近日,在推进北京市体育社团实体化发展研讨会上,北京市近百个体育社团的负责人,与国家体育总局体科所、北京市发改委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包括本报在内的多家媒体代表,围绕体育社团发展的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据统计,截至2012年11月,北京市共有市级体育社团81个,分级机构173个,团体会员、个人会员分别为4744个、171500人。专家认为,北京市应以推动实体化为契机,把协会做大做强,实现体育社团可持续发展。
专家观点:在引入市场机制推进体育社团实体化的过程中,政府的作用仍然不可或缺。
——北京市发改委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所社会发展部部长李军
李军认为,政府一旦缺位,就容易导致体育社团偏离市场机制而走向单一的市场化,公益性难以保证。相反,干预过多,也会导致体育社团在引入市场机制后放不开手脚,制约其发展。因此,政府在这当中的监管和引导职能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是政府在立法和政策制定方面的支持,为体育社团实体化发展提供一个好的政策环境。其次,要在政府购买服务、拓展融资渠道方面给予支持,这在改革初期显得尤为重要。最后,也是关键的一点,政府应该建立起严格规范的多元的监督、监管评估机制,完善政府监管体系,要借助社会第三方评估机构的监督力量,切实保障体育团体在引入市场机制后公益性服务的有效供给。
专家观点:体育社团实体化包含的内容很多,涉及组织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项目建设、品牌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要立足长远,做好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推进。
——北京市社会工作委员会委员、市社会建设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刘轩
在新的形势下,深化社团体制改革,转变社团发展方式,探索实体化发展的新路子,越来越成为业界的共识,成为当前体育社团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刘轩表示,体育社团实体化过程中一定会涉及经费、人员、场地、项目等许多具体问题,头绪很多,任务很重。政府部门和体育总会应该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优化环境、给予支持。比如,可以将一些体育活动的组织工作交由具体的协会来承办,实行政府购买;可以积极争取体育产业引导资金和社会建设专项资金的支持,重点支持那些在实体化方面表现好、成效突出的社团组织;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业务培训,帮助社团建立一支懂业务、专业化的工作队伍。除了政府资源以外,还应当积极利用企业和社会资源,充分利用好北京体育市场这块“大蛋糕”,积极探索市场化、社会化的运行机制。
同时,延伸工作触角,进一步扩大和完善群众健身的组织网络。高度重视新出现的组织类型,采取必要措施去联系、引导和服务。从市体育总会到80多个体育协会,再到各个区县的几百个体育协会,一直到街道、乡镇、社区,把这样一个网络性的、立体性的群众体育组织网络建立起来,这将是一项具有重要开创意义的工作。
专家观点:大众体育的多元化分散化多样化造成了体育的充分社会化,体育社团的空间结构必须适应这种趋势,必须充分社会化。
——《体育博览》杂志社社长田长波
田长波认为,体育运动现在已成为全社会百姓的基本生活需求和基本生活方式,成了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必须,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都有了根本性变化,传统体育项目持续升温,竞技体育项目异常火爆,新兴体育项目人气十足,北京各种形式的体育俱乐部在民间不计其数。大众体育的多元化分散化多样化造成了体育的充分社会化,体育社团的空间结构必须适应这种趋势,必须充分社会化。
体育社团资源的市场化,为体育社团的可持续发展打开了一片新空间,这使体育社团有可能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开辟出新的体育市场和体育品牌,不仅可以为体育社团带来丰厚的价值提升空间,还可以造福民众,造福社会,造福民族和国家。体育社团资源的市场化大有可为。
(张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