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健康过“五一”市民乐享身边体育场地
“五一”小长假,出门旅游太挤,“安逸+运动”的快乐时尚让人心仪。上海市50多个公共体育场馆、300多处社区公共运动场等体育健身场所坚持向广大市民开放。首届市民体育大联赛相继展开,申城迎来又一个全民健身小高潮。
上海市民体育大联赛——陆上划船器巡回系列赛(万体站)4月29日在上海体育场举行,吸引300余名在沪体育爱好者前来体验。参赛人员年轻化,最小的仅12岁,青少年则占了半数之多。一些市民亲自上阵尝试,不少在沪外籍人士也纷纷参赛。一位来沪三年多的英国友人开心地说,这是项很绅士的运动项目。只见选手们一边用力拉动划船器,一边看着屏幕上显示划行距离,健身又快乐。
来自市民体育大联赛公布的第一期“赛事目录”显示,目前,全市已吸引114089位市民参赛。各区县已开展9个大项的174场赛事,其中,乒乓球项目赛事最多,羽毛球紧随其后,田径项目市民参与人数最多。据统计,仅乒乓球就举办59项赛事,近8000市民参赛。
“五一”期间,学校体育场地加快开放步伐。开放学校安排专人值班。闵行区最近开发了一套学校体育场地开放信息化管理模式,实现了对学校场地开放和市民进校健身的有序管理。实行刷健康卡进校健身,居民健身记录将作为保险索赔依据,可累计健身积分。
节假日保证了运动时间,而众多体育场馆开放也提供了健身场地,引导市民将运动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将健身作为继“衣食住行”后的第五生活要素。
(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