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老年优秀健身项目表演赛共享欢乐

    一会儿是《美丽中国》的腰鼓表演,一会儿是《舞动的中国印》柔力球表演,一会儿是《中国范儿》的可乐球表演,一会儿又变成了《金蛇狂舞》的花棍表演,让人目不暇接。健身气功、太极拳、手杖操、抖空竹,再加上各式健身舞,这台表演异彩纷呈。这是近日在北京石景山体育馆举行的北京第十六届中老年优秀健身项目表演赛现场。
    今年的表演赛共设七大项比赛,包括了健身球操、健身秧歌(腰鼓)、太极拳、健身气功、柔力球等,此外还增设了创新和综合才艺两个项目的比赛。创新项目比赛是指近两年北京市老年体协向全国老年人创新交流大会成功推荐的三个项目,即可乐球、越野行走手杖操、花棍项目的自选套路。
    眼前的这支玉渊潭公园花棍队虽然刚成立不久,虽然这是他们组队以来第一次参加活动,但是大伙儿积极性很高。“大家都很紧张,但是已经表现得很不错了。”55岁的邢跃进是这支队伍的带头人。他告诉记者,队伍在来比赛前才排练了十次,虽然最近几天总下雨,但是即使是这样,大伙儿还是准时排练。至于参赛节目的队形变化、音乐选择也都是大伙儿一起讨论出来的。
    4年前,有着高血压、糖尿病的邢跃进游走在北京各大公园,为的就是找一项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最后花棍吸引了他。于是在陶然亭公园学成后,他慢慢地在玉渊潭公园带起了一支队伍。现在每天有近30人跟着他一起打花棍。他说,花棍给了大伙儿好身体,也将大伙儿联系在了一起。
    下面要说的这支队伍,是由一个大学毕业7年的姑娘耿玥婷带着60多岁的阿姨们,在“将青春进行到底”。2006年,大学舞蹈专业毕业的耿玥婷到了北京朝阳大屯街道文化中心工作。看到对舞蹈有着强烈兴趣的阿姨们,耿玥婷开始每周三次教阿姨们跳舞,从教授舞蹈基本功,到练习体力耐力,从教健身操,到教民族民间舞。耿玥婷说,阿姨们自己还会再创作,你看到的这支《七月火把节》舞蹈一年前已经基本成型,但是上周我们还在进行修改。现在,大屯街道的14个社区都有舞蹈队,都是由街道舞蹈队阿姨们回到各个社区后发展起来的。
    舞蹈队的队长白然是队伍中练舞时间最长的,已经有7年时间。退休后,白然开始接触舞蹈,便一发不可收拾。眼前的她很难让人想到她已经64岁。“健身让我得到了健康、得到了快乐。”除了跳舞,白然还是羽毛球好手。
    中老年优秀健身项目表演赛给了中老年人表演展示的平台,更引领他们科学健身。北京市老年人体协常务理事范玲璘介绍说,今年的比赛进一步扩大了规模,共有82支队伍参加,不仅有经区县老龄办、体育总会、老体协组织、街道社区等选拔推荐的队伍,还有不少老年大学组队参赛。比赛也尽可能多地涵盖了中老年人日常的健身项目。此外,今年的比赛从打分规则上着重强调了体育健身本身,不支持过度的舞台表演,引导艺术创作回归体育健身。

(李雪颖)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