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建免费健身设施遍布城乡初具规模

    坐落于天津市和平区贵州路的天津人民体育馆是建国后天津建设的第一批大型公共建筑。除了作为天津女排的魔鬼主场而得名,这座57年历史的体育馆也是周围市民运动健身的主要场所。
    家住和平区福林里的李大姐是这里的常客,和几个老朋友在体育馆一起踢毽子是她日常的运动项目,“为嘛选在这儿锻炼?离家近呗,走路也就是几分钟,除了踢毽,一早一晚到体育馆对面的土山公园遛遛,也挺不错的。”
    2002年,天津人民体育馆体彩健身长廊落成。市体育局投资体育彩票公益金200多万元,在这里修建了7000多平方米的健身长廊。健身区域内设有适合于青少年、中老年及残疾人等各类人群的健身器材60余件套,还有12副活动篮球架组成的露天灯光篮球广场,人民体育馆也从体育赛场变成市民乐园。
    健身场地是全民健身的基础,如何满足群众的体育健身生活需要,让公共体育最快捷最方便地为老百姓服务,天津市不断加大全民健身场地和设施的建设力度,北辰区体育局群体科长李志勇对此深有体会,“从2001年到2010年,我们着力于全区全民健身体系的构建,2011年制定新的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后,又结合小城镇建设和城中村改造,从场地规划、场所建设、设施更新等方面加大投入,已经基本上建成了覆盖全区乡镇街的群众体育设施,保证了群众体育健身设施的使用率和群众的满意率,是全市首个达到村村有体育健身场所的农口区县。”
    为推动群众体育工作再上新水平,天津提出务实创新,服务惠民。群众身边的场地设施建设也在逐年加强,建设30个体育公园,更新、配建1500个社区、行政村健身园的要求已经连续多年列入天津市政府20项民心工程。据悉,截止到2012年,天津已建成5995个健身园、95个体育公园、63个全新的乡镇文体中心,遍布城乡、群众身边的、完全免费使用的健身器材、设施已经初具规模。

(刘晨)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