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缝插针型健身工作间隙活动一下也不错

    今年33岁的汪维桦在北京某公司上班,单位实行较严格的指纹考勤制度,朝八晚五中午休息一小时,时不时还有加班。但这种看似没有给健身留出一点空间的作息,仍然能有不少可以利用的机会。
    从打开一天生活的清晨开始,汪维桦就巧妙地抓住了几个时段的难得空暇,利用身边的健身设施见缝插针似的把身体活动一下。虽然单位8点签到在北京算是比较早的,但汪维桦从家去单位可以乘坐地铁,绝大多数情况下路上时间非常靠谱。虽然不是始发站,但每天早上6点到7点,家这边的4号线地铁站会每隔10分钟发出一辆空车,她可以乘坐有座的地铁。因此,早上虽然时间很紧张,但时间可精确掌控。所以,汪维桦会在6点40出家门后,利用小区的健身路径进行10分钟的练习,主要是压压腿、活动一下四肢。这个时段尤其冬天,小区锻炼的人大多还没有出来,通常可以自由选择各种路径。
    大约在6点55左右,她就离开健身路径去乘地铁,2分钟路程就可到车门口,正好赶上7点的那趟空车。半小时地铁到站,再走10分钟就到单位,正好赶上打卡吃早饭。这个过程非常紧凑,但其实也有很大的运动量了。按照计步器上的统计,汪维桦从家到单位这段过程虽然要走的路不算长,但也有将近3000步的运动量,加上健身路径上的运动量,勉强也算“晨练”过了。
    办公室的工作长期来看是枯燥的,中午1个小时的休息时间也不算充裕,但是,这段时间除了吃饭外,还有不少可以利用,而公司的活动室往往也是这时才能得到最大的利用。汪维桦公司的健身设施还算齐全,大多数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玩的项目。而她一般会在跑步机上跑个10分钟,天气好时还会到楼下和同事打半小时羽毛球。
    “熬”到下班回家,虽然时间不再那么紧张,但路上却没有早晨那么舒服了。下午5点以后,北京的地铁里已经非常拥挤,从单位到家的这段路程,在地铁里的闷半个小时后,人已经非常疲劳。此时,汪维桦已经没有运动的欲望和精力了。慢慢悠悠走回家,吃完晚饭后人算缓过来了。7点以后又可以和孩子去小区活动了,这时其实并没有多少健身的意识,纯粹是玩。不过,5岁的女儿骑车、和小伙伴们追逐打闹时,也需要大人不小的运动量在后面“保驾护航”,某种意义上也算“锻炼”了。
    每周六或周日,汪维桦都要带女儿去游一小时泳,天气好时还要到附近的郊野公园去跑步、骑车。也只有到周末,她的“健身”才能真正算得上达标。
    点评:对于很多办公室一族来说,健身虽然一直是内心的渴求,但由于每周、每天的日程常常被挤占得满满当当,很多时候这种欲望都没有时间释放。见缝插针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蒋亚明)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