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永川农村体育体育中心户健身到农家
远远地从大安街道办事处云雾山村一个叫烂田堡的农家大院里传出一阵阵热闹的欢笑声。循着声音,记者来到院坝里,只见院子里聚集着不少村民,他们正围着一张乒乓台进行比赛,尽管水平不高,动作也不规范,但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兴奋。
记者注意到,除了乒乓球台,在院坝的一旁还竖立着一个篮球架。一位村民对记者说:“这里是我们烂田堡的体育中心户,一到农闲的时候,我们都喜欢到这里来耍。”正说着话,农户的主人向喜维来到记者面前,她告诉记者,这些都是永川区体育局前年专门来安装的,除了乒乓台和篮球架,还配了象棋、跳绳。“正好我们一家都喜欢打乒乓,以前我们自己用石头、水泥建了个台子,现在有了这个高级的台子,周围的邻居天天都过来耍,这里一天到晚都热闹得很呢。”
据了解,重庆市永川区在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上可谓下足了功夫,全区23个镇街、180多个村居已先后建起乡镇健身广场和村级农民健身工程,基本实现了体育设施全覆盖。但是由于受到农村居民居住偏远、分散这一客观条件的制约,不少村民要到村里的健身场地却十分不便。
为满足农民就近、就便开展体育健身活动的需要,经过认真调查研究,2009年永川区体育局决定通过在农村中建立体育中心户的形式,真正让体育走到农民身边。
但是体育中心户该如何建呢?区体育局局长包玉海介绍说,首先考虑在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选择一户喜爱体育和热心公益活动,同时又对周围邻居有一定影响力的农户,通过在这户家中增添活动设施和器材,并无偿提供给大伙使用,以此带动乡亲们参与健身锻炼。
体育中心户的工作纯属义务,没有报酬。如何让体育中心户的建立不仅为周围农民朋友健身锻炼带来方便,同时也能让中心户自身从中得到实惠,不至于半途而废,能够真正地在农村扎住根,对此,在中心户的选取上,区体育局还真颇费了一番心思。包玉海说,除了选择热心公益的农户院坝之外,还优先选择开设小商店或茶馆的农户,因为这里相对人流集中,方便大伙活动和交流,同时建立体育中心户后又能增加中心户商店的销量,中心户通过其义务服务方便了村民,自己也得到实惠,两全其美。
记者了解到,在中心户的体育器材配置上,区体育局也充分考虑到农户院坝场地和适合农民健身的项目实际需要。对于院坝较大的中心户,配备篮球板、乒乓球台、篮球、羽毛球拍和乒乓球拍,以及象棋、跳棋、跳绳等,而对于场地较小的,则配备乒乓球台、羽毛球拍、乒乓球、象棋等。
体育中心户的建设思路,记者在陈邦全这里也得到印证。老陈在村子里开了一家小商店,2011年他成为体育中心户,门前的乒乓球台每天总有人来打球,不时的还有村民到这里来拿出象棋“杀”上两盘。最近老陈又积极地张罗起来,准备花钱将他店前的坝子打上水泥,他说:“到时我向区体育局申请在这里安个篮球架,这样来这里健身的人就更多了,我的生意自然就更加红火了。”
据了解,目前永川区体育局投资建成体育中心户160户、体育示范点10个,同时通过引导有经济实力的农户自建农体中心户12个。据介绍,为使农体中心户建设从数量向规范、实用考虑,今年他们将新建成较高水平的农体中心户26户,力争再用一至两年时间实现全区每个镇、街道成立10个左右的“农体中心户”,到2015年实现“城区15分钟,农村20分钟”的健身服务圈的建设目标。
随着体育中心户的到来,农民的生活也悄然地发生着变化。大安街道办事处铜鼓村杨支书告诉记者说,原来村民一般都是看电视、打麻将、家长里短地唠闲嗑打发业余时间,现在村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了,大家经常在一起开展体育活动,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增进了感情,邻里间也更加和睦了。
(邓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