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人挥拍 羽毛球成为重庆市第一运动

    “今天晚上奥体中心打球哈!” 还没有下班,王晓的QQ上就弹出了球友们约球的信息。王晓是一位公司的职员,爱好打羽毛球的他,业余时间又是重庆羽锋俱乐部的会员。“我们俱乐部有20多人,基本上都是跟我一样的年轻人,大家每周都要聚在一起打三次球。” 王晓说:“打羽毛球不仅能强身健体,还结交了不少朋友,同时还能缓解工作和生活的压力。”
    其实,在重庆像王晓一样喜爱羽毛球运动的大有人在,记者从重庆市羽毛球协会了解到,目前该市长年参加羽毛球健身锻炼的市民人数已超过10万人,而其中中青年上班族所占比例超过半数以上。

门槛很低 市民参与多

    45岁的潘毅是大田湾全民健身中心羽毛球馆的常客,虽然已进入严冬,但一场球打下来,一身汗湿的运动衣却冒着阵阵热气。
    他告诉记者说,我是3年前在朋友的带动下开始打球的,结果一下子就迷上了它,这儿离家较近,所以基本上天天都要约朋友来打一会儿。“以前坐办公室基本上没有什么运动,现在打了几年球,把以前的肩周炎和失眠的毛病都打掉了。”
    在江北区花卉园,67岁的李云琴每天都会带着今年5岁半的孙女来公园打一会羽毛球。她说,之所以把羽毛球作为健身的首选,是因为“门槛”低,“不需要花什么钱,也不需要什么技术,随便打打就行了,反正就是活动活动身体嘛。
    刘婷婷和张莹是一对漂亮的“姐妹花”,作为重庆联友俱乐部的会员,之前,她们是抱着减肥的想法在朋友的鼓动下偶然接触到羽毛球,四年过去了,她俩不仅坚持每周打两次球,每年还要参加5至6次市内外的业余比赛,还曾获得过不错的成绩呢。“现在特别喜欢这种对抗性的运动,在俱乐部我们都与男同胞一起对抗,球技提升得很快。”
    对此,重庆市体育局群体处处长张小波表示说,重庆羽毛球热反映的是生活水平提高以后,人们对自身健康和体育锻炼的更多需求。
    对于迅速兴起的羽毛球热,重庆市羽毛球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杜忠勇也是感触很深。他说:“我从十几岁喜欢上羽毛球,在这个项目上干了40多年,是看着羽毛球从‘小众’到‘大众’的。从推广羽毛球运动多年的经验证明,羽毛球的确是一项老少皆宜的运动,它的对抗强度可大可小,锻炼时间可长可短,健身开支可大可小,打球场地可有可无。所以大家对它高度认可并积极参与。”
    市民对羽毛球的参与热度也可以从重庆业余比赛中得到印证。2013年,重庆市相继举办了“羽林争霸”业余羽毛球赛、全民健身运动会羽毛球比赛、“李雪芮杯”业余羽毛球精英赛、“爱羽仕杯”羽毛球比赛等10余项赛事,每次报名情况都格外火爆,参与人数达到了上万人次。

场馆紧缺 场地好难找

    羽毛球的火爆,对于曾经担任大田湾全民健身中心主任的杜忠勇来说感触特别明显。
    他告诉记者,几年前,经常会接到熟人的电话,要求帮忙在场地价格上给点优惠或打折;如今,要求打折的熟人电话几乎没有了,打电话来的唯一要求就是能够预订到场地,“这种转变,既折射出了重庆羽毛球运动的蓬勃发展,同时也暴露出了重庆羽毛球健身场地不足的现实。”
    据统计,重庆市主城区目前拥有较正规的羽毛球场地约1000片,但是与10多万的爱好者数量相比,相当于100多人拥有一片场地,显然是供不应求的。
    与此同时,羽毛球馆不仅数量不够,质量和配套服务也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杜忠勇表示:“虽然羽毛球馆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但我市很多场馆并不完全符合标准,而且配套设施也不够完善。比如,标准的羽毛球墙壁必须是墨绿色,灯光必须安放在场馆的侧上方,以免刺激打球者的眼睛,但目前重庆的很多场馆都不能达到这个要求。”

(邓红杰)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