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金牛实施“七”化工程完善体育服务
在“全民健身示范城区”建设过程中,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以实施健身设施全域化、健身参与全民化、健身活动品牌化、健身投入刚性化、健身制度系统化、健身服务组织化、健身方法科学化等“七化”工程为抓手,并把它作为推进全民健身发展的全系统解决方案,不断丰富和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有效地调动了全社会参加与全民健身的热情和积极性,创出了推进全民健身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路子。
抓健身设施全域化,构建15分钟健身圈。在实现社区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全覆盖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群体需求,及时增加建设了一批篮球场、乒乓球场等体育设施,使全民健身设施建设的结构模式更加合理,空间布局整体调整更加优化。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各种体育场所958个,其中,体育场馆350个、健身路径356条、晨晚练点252个,人均拥有公共体育设施面积1.5㎡。全区社区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街道成立“全民健身活动指导中心”达到100%,社区成立“全民健身活动指导站”达到100%,全区83所中小学体育设施均向社会公众开放。充分满足社区群众就近就便健身需求,基本形成社区居民15分钟健身圈,为市民健身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抓健身参与全民化,80%居民体质达标。全民健身,全民参与是其显著特征。通过创建工作,金牛区的社区、学校、机关、企业、妇联、老龄委、残联等相关单位,通过组织开展不同人群的全民健身活动,共同做好全民健身工作,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参与”的大群体工作格局。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现在全区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0%以上,市民国民体质测试合格以上人数比例达到80%以上。
抓健身活动品牌化,发挥“400惠民工程”典型引领作用。作为推动全民参与的重要抓手,“运动成都·活力金牛——全民健身400惠民工程”系列活动从2011年初正式启动以来,金牛区每年通过开展100社区趣味体育、100社区健身路径、100社区太极拳、100社区广播体操和100社区拔河比赛等每季度不同主题的比赛活动,不断丰富全民健身活动的内容,活动至今共有6400支社区运动队、60余万人次参与了活动。同时,我们还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太极拳运动为基础,创新推出了“太极蓉城·活力金牛——金牛区万人太极健身工程”,成功推动“太极五进”(进社区、学校、机关、企业、家庭)活动向纵深发展,使太极健身活动在蓬勃开展,目前全区有20余万人(含中小学生)经常参加太极习练,进一步提高了百姓参与健身的热情。
抓好健身投入刚性化,确保人均经费8元标准。金牛区把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经费纳入了区级财政预算,2011年至2013年,全区财政共安排全民健身经费达1600万元,人均经费达到将近8元。同时,充分依靠全区“大群体观”同促共建的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格局,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全民健身活动,鼓励企业支持全民健身事业,吸引社会资金800余万元,有力地促进了体育社会化、生活化和产业化的发展。
抓好健身制度系统化,保障监督“有法可依”。全力推进和落实《金牛区“全民健身示范城区”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研究制定了《金牛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金牛区全民健身考核办法》等规章制度,为全区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制度保证。
抓好健身服务组织化,健身指导无“死角”。为此,金牛区构建了以区成立全民健身工作领导小组、街道成立全民健身指导中心、社区成立全民健身指导站的三级网络,再辅以分布在各院落、楼栋的全民健身练习点,在全区建立起推广全民健身活动的组织网络和服务体系。
抓健身方法科学化,“科学健身大讲堂”成亮点。从2011年开始的“科学健身大讲堂”巡讲活动,通过走进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迄今共举办讲座168场,为近3万人次进行了体育科普讲座和体育咨询服务。同时建成金牛区体质测试与运动健身指导站,积极开展体质测试和运动能力评估,为群众提供个性化的健身指导服务。
(邓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