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金华江滨小学校足活动小足球大教育

    7年前,吕华莹到浙江金华市江滨小学做校长,一个对足球一无所知的女校长,没有让这所在上世纪就创建了足球传统项目的学校特色终结,相反,她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校园足球文化建设中,并带领教师团队构建了儿童创意足球课程。
     走近江滨小学,孩子们的眼球会立刻被这所学校所吸引。校园围墙以六棱形橱窗叠加而成,传达室被设计成球门形状,校名刻在半圆球体上。而校园里的每个角落,更是充满了足球文化气息。学校70%的学生人手一个足球,精致的足球宝贝墙上展示着学生心目中的足球英雄;操场边的足球墙上,足球练习射门靶格外醒目;教学楼的走廊里,挂着学生有关足球的想象画,抒发着学生对足球的热爱;足球场上,小球迷们正着迷地奔跑着。足球文化在这所学校发挥着近乎传奇的巨大育人功效。

练球 练人 练精神

    每天下午3点半放学后,吕华莹总会准时站在四楼办公室门口的走廊上,观看操场上学生们的足球训练,心里盘算着为学生喜欢的足球运动还能做些什么。在她看来,足球不但能锻炼身体,也磨炼了意志,能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定基础。每年,学校会拨出专用资金,添置足球设备。校园足球墙就是应学生需要建起的。
    正是这位一点不懂足球的女校长,不仅为学生建起了专门的足球训练墙和人工草皮足球场,还为浙江绿城足球俱乐部输送了两名专业球员,并带着学校足球小将从市里踢到省里,踢到全国,并受邀到韩国代表国家参加亚洲青少年足球联赛。
    江滨小学的足球特色远不限于此。经历16年不断发展,学校从当初以学生足球俱乐部和年级足球联赛为起点的特色创建,已经发展到先后以2个省级课题为契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足球文化建设,形成了家长、教师和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足球文化,并进入到以儿童足球创意课程开发和实施为核心的品牌建设阶段。
    如今,江滨小学的“小足球大教育”早已名声在外,而学校的足球文化路径与特色也越发清晰,那就是练球、练人、练精神,为学生的一生发展着力。

创意 多元 整合

    基于校园浓郁的足球文化,2012年,江滨小学申报了“儿童创意足球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省级课题,以此为契机开展儿童足球创意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课程围绕足球、足球场、足球比赛规则、足球技战术、足球经济生活等内容,开发以足球活动为核心的课程资源,学生则运用多学科知识和技能,完成足球活动任务,解决足球活动中的问题。
      比如,“足球与数学”课程开发,就是用数学的眼光发现和解决足球运动中的问题,其中涉及数的认识与运算、图形周长与面积、正反比例、统计与概率等数学问题。课程开发以调查报告、动手实践、数学游戏等形式展开,形成了“足球包装中的学问”、“教练的年龄”、“哪个点最可能进球”等48个活动主题,每学年16课时的相关课程,使学生不仅在其中感悟了数学思想,更积累了大量数学活动经验。
    随着校园足球文化的不断开发,学校把足球融入到课间活动中,引导学生参与设计了许多创造性、多样性、协作性的趣味足球大课间活动,将足球与游戏结合,开发了保龄球大赛、袋鼠跳、夹球竞走等二十多种足球游戏。
    学校一年一度的足球联赛是全体师生的盛会,各年级、各班纷纷成立自己的足球队,自发组织拉拉队。霹雳先锋队、闪电队……每个球队都有自己独特响亮的名字。联赛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设计不同的比赛内容,低年级有射空门比赛、四人制比赛;中高段年级则进行七人制足球赛,通过比赛提高学生的足球技能、洞察力和交流能力。
    学校每年4月举办“足球嘉年华”主题活动,通过校园足球文化展、队旗队徽设计、足球联赛、亲子足球游戏、“我与足球故事”征文及各种评比等丰富多彩的校园足球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参与其中,体验足球的独特魅力。学生在享受快乐足球的同时,实现了个人价值、融洽了亲子关系、培养了意志品质和团队精神。

坚持 育人 显效

    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江滨小学全体学生平均每周坚持至少参加一小时足球活动。近70%学生认为足球运动改善了身体状况,65%的学生认为足球运动提高了睡眠质量,71%的学生认为足球运动增加了食欲。学生在两周一次的“足球与体育”课程中,身体变得强健;在一月一次的足球主题实践活动中,懂得了合作与团结。
    蒋涵宇是江滨小学上一届校足球队队长,别看他长相秀气,笑起来有些腼腆,但他却是整个足球队的核心与灵魂。他的班主任吴国芝老师这样介绍蒋涵宇:“他做事情特别稳重,是班里的班长,在班级里威信很高,并在五年级时成功竞选学校大队委成员,学习成绩和其他综合表现都是班里的佼佼者。”
    足球场上真刀真枪的对决,练就了江滨小学学生身上超常的意志力。去年5月,2013年全国校园足球冠军杯赛在上海分赛区举行,江滨队员在对决上海队一战中比分落后,此时离比赛结束只剩最后10分钟,场上的空气几乎都已凝结。在这关键时刻,蒋涵宇勇敢担起了队长职责,大声呐喊鼓舞队友士气,机智组织队员反击。在最后10分钟绝地反击,出人意料地反败为胜,成功晋级全国总决赛。
    赵奕,虽酷爱运动,但参加选拔赛时总是应付了事。在老师和家长的一再鼓励下,凭借自己先天的优势,开始发生转变。学校在一次班级足球联赛中选他做队长,由他组织班级足球队员进行训练。重任之下,赵奕没有推脱,他组织队员先热身,然后进行射门、传球训练,那样子俨然是一个足球教练。赛场上,他也像换了个人似的,全场飞奔,生龙活虎。几场比赛下来,他成了全队的核心。出色的表现,使赵奕被校队教练看中,吸收他为校队成员。打那以后,放学后,他总是早早赶到操场参加足球训练,风雨无阻。课堂上,老师评价他思维变得活跃了,举手回答问题的次数也明显增加,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有了明显提升。
    记者在江滨小学看到,放学后的学校操场上,阵阵寒意仍挡不住学生三五成群踢足球的热情。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喜欢踢足球?学生们兴奋地说:因为踢起来太开心了。家长们不约而同地回答,足球让自己的孩子变得自信、阳光、更有耐性了。身为江滨小学校长,吕华莹的回答则发人深思,她说,看似不起眼的足球,我们坚持了16年,就是为了能够顺着学生身心成长规律之势发展教育,让教育更灵动、更富有成效。

(雷燕 时晓玲)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