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少年雾霾天气室内科学锻炼研讨会举行
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讨论在中关村第一小学进行。由于北京市连日雾霾,来自中关村第一小学健康社团的同学们在经过前期调研后,发出了这样的疑问——“少年儿童在雾霾天究竟能不能锻炼?如果锻炼又需要注意一些什么问题?”
同学们说,因为雾霾天的缘故,很多学校都不得已停止了体育课,但“同学们都有很迫切地想要参加体育锻炼的愿望。”希望通过和专家叔叔阿姨们的座谈,“向健康杀手宣战”。
这样的“对话”形式也得到了原国家水利部副部长王守强、国家教育部体卫艺司处长王龙龙、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青少年体育研究与发展中心副主任郭建军、阳光动量项目组组长朱江,以及来自临床医疗、体育教育和一线学校等20多位专家的支持。
大家在这场由孩子们发起的“雾霾天气如何锻炼暨少年儿童雾霾天气室内科学锻炼”研讨会中畅所欲言,围绕“雾霾天气少年儿童应如何锻炼”,就目前的环境形势,对我国少年儿童该如何选择合适的室内运动形式,以及雾霾天气进行体育锻炼的必要性等展开了讨论。
专家与孩子“面对面”研讨
雾霾天选对锻炼形式很重要
研讨会上,郭建军还特别针对学校健康管理社团同学们的问题,进行了一场深入浅出的科学锻炼指导讲座。从雾霾基本知识、雾霾对少年儿童身体健康的危害、少年儿童生长发育对体育的多样化需求,以及在不同空气质量指数环境下少年儿童可以参与哪些形式的锻炼等方面的问题,给出了详细的指导意见,并提出了注意事项。
郭建军在讲座中指出,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都还未找到人体对抗雾霾天气的有效途径和办法。除了借助口罩、空气净化器等一些辅助性设备外,少年儿童在雾霾天气下选对锻炼形式很重要。他表示,在雾霾天气下同学们“应尽量选择一些耗氧量较低、强度较小、肺通气增加不明显的运动类型,如一些强调基础性、柔韧性和灵敏性等方面的项目,避免由于呼吸频率加快、呼吸深度加深等原因,加大可吸入颗粒物对机体的危害程度。”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所长马军也提醒广大少年儿童,在锻炼的同时要时刻关注每天的雾霾天气状况。他特别强调,在重度雾霾情况下,室内室外的空气污染指数差距较小,即便在室内,剧烈运动同样会给人体带来很大危害。所以“一旦雾霾指数达到橙色预警,少年儿童还是应尽量减少运动或者选择从事一些相对静态的项目”。
学生自主编写《锻炼手册》
在科学基础上强调趣味
研讨会上还发布了由中关村第一小学健康管理社团同学们编写的《雾霾天儿童少年室内锻炼方法手册》。孩子们的前期研究工作也得到了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青少年体育研究与发展中心课题组和阳光动量项目组的指导与帮助。
在该锻炼方法手册中记者看到,同学们以图文的形式,按照小学生和中学生两个不同年龄段作为划分,分别介绍了包括基本动作训练、节奏练习、柔韧性练习、上肢力量、核心力量训练、上下交叉综合症训练、灵敏性、协调性、精细动作、空间感等在内的一系列适合雾霾天少年儿童室内锻炼的方法。同学们许多方面的理念和想法,都与专家们不谋而合。
此外,作为一本由孩子自己调研编写的锻炼方法手册,趣味性和游戏性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展现。比如在精细动作练习中,为了充分锻炼手部小肌群力量,发展动手能力,健康管理社团的同学们就设计了挑牙签、手指操、七巧板、左右互换和绳结等简单易行的小游戏。
孩子研究精神获肯定
空气适宜仍需全面锻炼
孩子们的研究精神和动手能力也得到了与会专家的充分肯定,并认为学校健康管理社团编写的锻炼方法手册很“具有时代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对此,中关村第一小副校长张鲁静也表示:“教育孩子我们是专业机构,但是在雾霾天该如何锻炼,我们迫切需要各位专家的指导,让我们的选择是真正对孩子的健康有益。”表现出学校对此次研讨会的重视。
不过专家们也强调,少年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只有参与多样、全面的体育锻炼,才能完全满足其生长发育中的体育需求。因此在空气质量指数级别适宜时,少年儿童依然需要到户外参与满足其生长发育的增强心肺功能、间歇时间短等其他身体需要的锻炼。
(卢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