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新景 教育部强化学校体育工作

    2013年,教育部在推进《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工作中取得了新成效。
    教育部启动研制了大、中、小学生的体育、艺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积极探讨以品德、语文、历史、体育、艺术“五科融合”为指导的学校体育艺术教育课程改革思路。建立体育院校教改联盟。指导、督促各地以县(市、区)为单位,编制学校体育三年行动计划。组织开展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抽查复核工作,公示各地数据上报、复核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会同发改委、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办组成督查组,对江苏、上海等5省市学校体育开展情况进行专项督查等。与此同时,还会同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于去年举办了2013年全国青少年“未来之星”阳光体育大会;参与国家体育总局组织的对部分省市《全民健身计划》落实情况的督查工作等。
    2014年,教育部将重点开展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目标管理,强化学校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性。将学校体育纳入地方政府教育规划,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纳入政府考核评价体系、教育现代化评估指标体系。全面组织实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在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中,将体育课和学生体质健康作为重要指标;将体育课纳入高中阶段学校学业水平考试,推进高考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设。鼓励教育部自主招生的直属高校在招生中增加体测。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研究制订《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标准》和《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组织编制和发布《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建设青少年校园阳光体育和体质健康监管平台。
    二是加强过程管理,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实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项目”,制订体育课“基础锻炼与运动项目”实施办法。制订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国家标准;加强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加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以省(区、市)为单位,重点培养体育学科骨干教师、体育名师。加强体育教育信息化建设,征集推介优秀体育课教学资源和案例。与国家体育总局共同打造青少年校园足球升级版。用三年时间提高20余万兼职体育教师教学和运动技能,普遍提高专业体育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授不同运动项目的能力。
    三是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改善体育教学条件。重点支持“中国青少年健康促进计划”的实施;实施“学校体育教师补充项目”;积极鼓励优秀退役运动员从事学校体育工作等。
    四是办好第十二届全国学生运动会。

(李雪颖)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