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4将新创建660个体育生活化社区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2014年北京市群众体育工作会议上获悉,2014年北京市将进一步深化落实包括新创建660个体育生活化社区,建设100条健身步道等在内的多项体育惠民、便民措施,全面推进落实《北京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的各项目标任务。

硬件+软件
“体育生活化”社区“提档升级”

    记者了解到,“体育生活化”依旧是2014年北京市群体工作的重点。经过9年的发展,目前北京共有1453个“体育生活化”达标社区,占全市社区总数的52.4%。根据计划,未来这个数字还将不断增长,预计到2015年将实现北京2778个社区的全覆盖。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根据会上公布的《2014年北京市群众体育工作思路和重点》,今年北京将新创建660个“体育生活化”社区,并将以“体育生活化”社区为平台,探索社区体育管理与运行机制的新模式。在此基础上,还将推广“体育生活化”社区体质促进项目和社区优秀健身项目,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推动北京“体育生活化”社区的升级建设。
    此外,为加强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和管理,2014年北京市还将对通过验收的175处专项活动场地给予资金扶持,并新建15个社区体育俱乐部,研制俱乐部运营管理系统。同时,为统筹城乡发展,还将创建50个体育特色村,并开展区县级体育特色村创建活动。

开展监测、调研
为全民健身提供数据支持

    在工作重心下移的同时,体质监测也是2014年北京群体工作的另一重点。据了解,今年北京将开展第四次全国国民体质监测,同时还将启动2014年北京市第四次市民体质监测。整个过程将对4.8万名成年人、老年人和6000名幼儿进行测试,共计将完成十余项测试内容。为此,北京市体育局还将为体育生活化样板社区配置体质测试器材,研制并印发《北京市国民体质检测站管理办法》,希望通过监测及时了解和全面掌握居民健身和体质状况的变化趋势,为评估国民体质状况,有针对性地引导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供数据支持。
    与此同时,为了提升工作效果和惠民实效,今年北京市体育局还将开展《实施计划》目标任务现状调查,对已完成的全民健身设施、“体育生活化”社区和全民健身站点调查数据进行完善。同时还将启动北京市第三次群众体育现状调研,并委托第三方公司开展市民健身需求调研,为科学制定“十三五”时期北京市群众体育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加大人员培训力度
推动各级健身步道建设

    另一方面,在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上北京也将进一步加大力度。据了解,2014年北京市将推荐200人参加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培训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000人,岗位再培训1500人。并将为6000名社会体育指导员配发装备,树立其公益形象,提升上岗率。
    此外,在2013年广受市民喜爱的健身步道项目,今年也将继续得到推进。北京市体育局将与北京市园林绿化部门展开合作,在公园和风景名胜区共同建设“100条健身步道”,并将配合市区有关部门做好市级绿道建设,扶持建设示范性全民健身登山步道。

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重点推广《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在全民健身活动方面,今年也将格外异彩纷呈。除了组织好“全民健身日”等全国示范活动、全民健身国际品牌赛事活动和市级传统品牌外,各种因地制宜、小型多样、就近就便的日常健身活动也将成为2014年北京全民健身活动中的重点。
    此外,北京市体育局还将结合春节、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等民族传统体育节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体育休闲活动。并将围绕人群体育健身,举办包括第四届北京市机关运动会、第九届北京市少数民族运动会、第九届北京市残疾人运动会等在内的一系列活动。此外,一年一度的北京市体育大会也将第六次与北京市民见面。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北京市还将重点实施推广《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研究制定细则,推动《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企事业单位、学校、街道、乡镇和其他组织中全面实施。

(卢苇)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