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岁老人蒋以慧:羽毛球让我“返老还童”
“现在每天下午我都‘厚着脸皮’和年轻人打羽毛球,我们打双打,能打上一个多小时。”说这话的是今年已经84岁的蒋以慧,“家里人也不会担心,因为他们知道我已经打了很多年了。我现在还教8岁的小孙子打球。”34年前,蒋以慧开始打羽毛球,并带动起他所在的新疆独山子石化炼油厂的羽毛球热。
蒋老娓娓道来,我自幼酷爱各种体育运动,所以身体素质在上学期间一直都相当不错。上世纪50年代大学毕业后,我来到新疆石油企业工作,开始工作的几年,我还偶尔打乒乓球,而在随后的十多年里,完全停止了体育锻炼,身体便逐渐变虚弱了。到了70年代,由于生活条件艰苦、工作紧张、压力大等原因,我长期睡眠不足,后来患上了神经衰弱,服用中药、西药多年都未能得到根本好转。那时记忆力差到了极点,几乎到了过目即忘的地步,工作效率和质量都相当差,苦恼极了。当时想,再不锻炼恐怕不行了。
于是蒋老开始晨跑,跑了一年多,却感觉效果不大。无意间,蒋老想到了羽毛球——此前我对羽毛球一无所知,便设法找来《羽毛球竞赛规则》,依样画葫芦在车间外的空地上画了个羽毛球场,从废料堆里找来两根旧钢管,焊接在两个废旧大齿轮上当挂网支柱,让爱人缝了一条长6.1米的扁带,往支柱上一挂当球网。就这样,每天早上提前一个多小时上班打球,当时50岁的蒋老还找了一位30多岁的“陪练”。一年多以后,蒋老的身体有了变化,“我那非常严重的神经衰弱随着睡眠质量的提高不知不觉地不药而愈”。
不仅蒋老的身体状况得到了改善,他还带动起了单位的羽毛球热。从开始时几乎没人关注,到让炼油厂的七八百人“疯狂”爱上羽毛球——每天打多少局都不觉得累;冬天下雪了,就把场地上的积雪扫干净再打;天太冷、雪太大的时候,就在闲置的空间画个临时场地接着打。到了80年代末,单位还在运动会上增设了羽毛球混双比赛。慢慢地,整个独山子石化炼油厂下属的许多单位也都开展了羽毛球。1990年,退休了的蒋老开始“跑腿”张罗建立羽毛球协会。经过多次的“软磨硬泡”,分管领导被蒋老感动了,同意在单位当时仅有的篮球馆设置四块羽毛球场地、购置球网等,也同意成立羽毛球协会。
让蒋老骄傲的是,独山子石化炼油厂的知名度随着炼油厂羽毛球代表队在各大比赛中包揽冠军直线上升,而他自己也参加过全国老年羽毛球邀请赛、乌鲁木齐市老年羽毛球公开赛等比赛。作为一名高级工程师,蒋老对于羽毛球的热爱也彰显着他的认真与严谨。蒋老在2010年写了一本约六万字的书稿《羽毛球锻炼——蒋氏经验谈》,记录他与羽毛球的故事。羽毛球帮助蒋老“战胜”了神经衰弱、腰椎间盘突出等各种疾病,“通过长期的羽毛球锻炼,我越活越年轻,我虽年过八旬,但没有老态龙钟的模样。”
(李雪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