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长春市社体指导员刘秀兰如果我有20万

    “如果有20万元,你会怎么花?”估计这个问题在每个人心里都有不一样的答案,或许是去高级饭店美餐一顿,或许是给自己置办一套新衣,又或许是给自己买一辆轿车。而吉林省长春市的社体指导员刘秀兰,却实实在在地把这样一笔钱花在了让人们更健康的全民健身事业上。
    今年75岁的刘秀兰出生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也正是因为那个特殊的时期,让当时的“小兰”不得不在很小的时候就只能与母亲相依为命,在生活最困难的时候,是身边的邻里亲戚让“小兰”感受到一丝温暖,“在那个年代,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国家和党的培养。”刘秀兰说,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小兰”的心里便埋下了奉献的种子。
    从业余体校教练,到高校体育老师,刘秀兰的职业轨迹始终与体育脱不开关系,从1986年起,刘秀兰成为了一名社体指导员,并且一做就是28年,也正是这样的经历,让刘秀兰总结出了一套指导别人进行体育锻炼的方法。“当教练教孩子的时候要根据孩子们的特点和专业结合起来教学,在大学,学生都有一定理解能力,这时就要用理论加实践进行教育,退休以后作为社体指导员,面对有一些松散的中老年人,就要用老年人的语言。”刘秀兰说,总结同中老年人交流的方法,刘秀兰有五个“心”的秘诀,即爱心、耐心、细心、关心、热心。
    回顾最初为中老年人提供健身指导服务时刘秀兰告诉记者,最初在长春市的五个区,每个区只有一个人参加市老年人体育协会的活动,有时候甚至连5个人都凑不齐,然而发展到现在,长春市老年人体育协会已经成为了拥有两三万会员的活动组织。但是人多了,更多的问题也接踵而至,其中最为棘手的就是经费问题。
    “一开始什么都没有,队伍建成以后的一些表演和宣传活动都是义务的,有时候只能自己掏腰包给大家拿出一点补助,买一点纪念品、运动服之类的。”刘秀兰说,2008年的一次活动她就自掏腰包买了一千套带有中国印的服装发给参与活动的会员,而她自己,现在仍然穿着几年前在外地参加活动时临时花了48块钱的运动服。“近十来年,平均一年没有一万块钱下不来。”刘秀兰说,她告诉记者,在她心中有这么一笔账:“过去的三十年中,按照教授级别来说,我每年的工资都有五六万块钱,十年就六十万,三十年就一百八十万,所以自己拿出二十万来说是太应该了。”
    这样看上去没有任何回报的投入,在刘秀兰看来却也很值得,她说:“虽然不是说这点钱能解决更大的问题,但是我心里平衡,虽然有时候也会觉得累,但是乐在其中,看着别人快乐、健康,看着别人在台上展现自己的美丽,就是我最快乐,最美丽的时候,这样我也就知足了。”
    身为社体指导员,刘秀兰除了指导健身群众进行国家体育总局推广的健身项目外,她还将自己的强项——健美操和模特走秀结合在一起,不少退休了的中老年人都来找她拜师学艺,希望能圆自己年轻时没能实现的登上舞台的梦想。“我以前一直想要把健与美结合起来,现在真的实现了,体育与文艺结合现在都实现了。”刘秀兰说,“老年人一定要展现出自己的风采,虽然我们已经是‘夕阳’了,但夕阳也是最美的。”

(杨卓越)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