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桦表示体博会继续推动行业走创新之路
国家体育总局装备中心主任、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桦在2014年体博会开幕前夕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体育用品行业要走出目前增长缓慢的局面,必须走出一条创新之路。体博会作为中国体育用品业发展的推动者,正致力于打造一个集思想引领和品牌营销功能为一体的双重价值平台。
李桦认为,中国体育用品业过去几十年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北京奥运会前后的井喷式发展,核心动力是消费需求的拉动,依靠的是中国经济整体高速前行,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民众对体育的消费热情充分释放。正是得益于消费需求的拉动,这期间,以体育鞋服企业为代表的中国品牌,强势崛起,生产能力极大增强。但我们应该看到,和国际一线品牌相比,我们的企业在科研创新、品牌营销、渠道拓展等能力方面,依然存在差距。我们的行业依然处于粗放式增长,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在宏观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一些企业的经营状况难言乐观,“关店潮”、库存问题,成为很多企业的困扰,我们的体育用品行业出现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困境。
李桦说,作为体育用品行业的引领者和推动者,体博会一直思考着如何帮助企业走出困境,更重要的是,如何引领行业走上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基于此,体博会在2013年开始举办体育产业高峰论坛,尝试把各企业管理者和宏观经济的管理者、研究者聚集在一起,以更高的思维起点,去审视行业现状,探究行业发展中的问题,寻找行业复苏的路径。而这一思想和模式,今年将继续沿用,并将视野投向健身器材、体育场馆等细分领域。
李桦说,过去的一年,中国体育用品行业已经出现复苏苗头,从多个企业的二季度订货会上的信息看,企业订单在增加,市场出现差异化竞争,各主要上市品牌2013年的运营年报也各有亮点。这是整个行业针对困境做出积极改变的市场反映,也和体博会引导行业积极创新,对产品进行换代,对品牌进行升级,对市场进行深耕的努力密不可分。李桦认为,得益于我国全民健身的进一步深入发展,体育消费市场的潜力依然巨大,如何有效引领消费,挖掘市场潜力,是整个行业面临的共同问题,和每个企业的前景息息相关。
令李桦欣慰的是,体博会推动行业发展的努力,不但促使了体育用品市场的基本面逐步向好,同时更点燃了企业参与体博会的热情。2014年体博会招展面积创纪录地达到13万平方米,充分表明了整个行业对体博会的认同。但同时李桦认为,目前行业复苏的基础依然脆弱,束缚行业发展的瓶颈依然存在,企业的创新能力,对于市场的应变能力,都有待提高,“如果说2013年体育产业高峰论坛提出创新,只是一个导向,去引导企业重视创新,那2014年的高峰论坛,就是朝着更深入的层面去探讨问题和解决问题。所以我们今年高峰论坛设计了三个平台,产业高峰论坛继续在思想层面去引导行业进行创新,而健身产业论坛和体育场馆论坛,更多的是从技术层面,去讨论创新。”
为继续给企业提供完整可靠的行业信息,李桦还透露,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将连续第三年在体博会期间发布《中国体育用品业白皮书》。
(刘先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