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应保平—皖北社会体育的“总教头”
她本是一名普通退休干部,但凭借自己的执著和坚持,近三十年不间断情倾社会体育,心系百姓健康,当地的居民都亲切地称呼她为“应教头”,她,就是国家社体指导员应保平。
说起应保平,阜阳市民们无一不竖起大拇指,她所带领的奎星广场晨晚练点,从起初的几人发展到几十人,再到如今的上百人,参与健身的队伍逐渐壮大。
从业余晨练员到社会体育指导员,可以说,应保平的生活轨迹始终与体育脱不开关系。从1986年起,应保平开始晨练,起初因为兴趣爱好,带着几个好姐妹健身,后来因为责任信念,这一练就是28年,也正是这样的经历,让应保平总结出了一套指导别人进行体育锻炼的方法。
健康快乐共分享
为了更好不断提高自身辅导技能,做一个称职合格的优秀社体指导员,多年来应保平自费由市健身球秧歌协会派去参加全国、全省举办的各类健身秧歌、健身球等培训班学习。回来后免费办班广泛推广,把许多简明易懂的教学方法,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其他社体指导员,通过对他们的言传身教,在各自的区县乡镇推广,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健身的行列中来。
为适应社区居民不同的爱好和需求,应保平勤学苦练,掌握健美操、扇子舞、秧歌以及健身球等多种健身技能。“我的初衷就是把健康和快乐分享给所有的晨晚练点群众和百姓,看到大家的热情和参与的积极性,由衷欣慰。”应保平语重心长地说。
利用空暇之余,应保平编排的皖西北民间健身花棒操,很受广大百姓欢迎,该健身项目还曾代表阜阳市参加2012年安徽省社体指导员展示,被颍州区体育局作为推广项目,办班培训推广。健身爱好者李丽说起应保平赞不绝口,“阜阳健身活动不能没有她,每次市、区全民健身活动她都热情忙着张罗照应,多少年都这样,从不提报酬,来回车费都是自理,她真是我们阜阳健身的带头人。
健身睦邻两不误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晨晚练点这样一个平台,过去不怎么往来的居民们走出了家门,走到了一起,平日里街坊四邻谁家大事小情,也有个互相诉说和倾听的地方,不仅帮助大家锻炼了身体,还为邻里提沟通交流创造了条件。
文峰公园孙保兰告诉记者,应保平对我们就像一个娘的姐妹一样,她平时不断给我们讲科学健身的方法,人与人怎样相处,怎样搞好家庭关系,我们非常感谢她给我们领上健康之路。
天生喜爱音乐、热衷健身的应保平,走进左邻右舍之中,主动与大家结识,并鼓动大家随她参与健身。通过锻炼身体健康了,心情舒畅了,操持家务也有了乐趣。丰富的生活阅历和待人接物的热心肠,让应保平的付出在不知不觉中凝聚了社区邻里的关系,越来越多地被大家认可。
对于自己的选择和付出,应保平从不言累。从2001年至2004年,她先后参加全国、全省、市健身秧歌、健身球,花鼓灯比赛,并多次荣获金奖、最佳优秀奖、最佳表演奖、最佳优秀组织奖、个人体育道德风尚奖、最佳编排奖以及最佳创新奖等诸多奖项。
如今,在阜阳市的晨晚练点,处处可见健身的老百姓,他们或许不曾相识,又或许不同职业,但因为共同的爱好“练”到了一起,而这些,离不开始终执著于阜阳社会体育工作的“总教头”——应保平。
(丁秀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