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气功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解析(上)
近年来,健身气功事业蓬勃开展,习练人数日益增多。健身气功科学化、规范化、社会化、国际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在满足群众健身需求、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构建和谐社会上作出了巨大贡献。
2013年7月开始,上海体育学院受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委托,在全国范围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了《健身气功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研究工作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实地考察等多种研究方法对我国健身气功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积极探索和研究新形势下健身气功的深入、可持续发展,并为今后制定有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撑,为健身气功的实际发展提供参考。
本次调查研究范围包括了全国28个省区市的练功群众,共计8652人。此外,对20个省区市的436名健身气功专家进行了访谈;还调研了21个省区市的3432名公众。调查研究人数共计为12520人。
女性习练者比例高
此次调查研究结果呈现出健身气功习练者的多项特点。在习练者人口特征方面,女性远远超过男性练功者,被调查的男、女习练者比例为1比2.7;男性平均年龄为60.23岁,女性为58.68岁,表明习练者以中老年人为主;大学以下学历习练者占76.7%,表明现阶段习练者整体文化水平不高。在习练者锻炼习惯方面,分别有66.6%和11.8%的习练者是通过步行或乘坐公交至站点锻炼,说明就近建站设点的做法得到了落实,方便了群众参与锻炼。
在学练健身气功的方式方面,健身站点是健身气功传播的主阵地,55.1%受调查者是通过站点锻炼方式学练健身气功,随后为朋友间相互学习、社体指导员教授、参加政府组织的培训班、按教材自学等形式。站点负责人和社体指导员是习练者最信赖的健身气功信息来源,随后是电视、报纸和广播等传统媒体以及亲戚朋友。56.8%的受调查者是“以集体练习为主,偶尔个人单独练习”。在目前推广的九套功法中,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和六字诀这四套功法是受调查者最喜欢的功法,说明这四套功法的群众基础相对较好。社区空地广场、公园和社区活动中心是目前健身气功习练人群主要的三大习练场所。
截至2013年底,全国正式注册的健身气功站点已达19510个,习练群众达到170多万人。健身气功成为越来越多健身爱好者的选择,他们积极参与健身气功,并受益其中。此次调查显示,97%的受调查习练者感觉健康状况得到了改善,97.2%的人感觉精神状况得到改善,92.1%的家庭支持习练者学练健身气功,这说明健身气功改善身心健康的功能得到了广大习练者及其家人的肯定。
宣传推广任重道远
调查还发现,47.3%的习练者认为“缺乏练习所需的各种材料(如有关气功的书籍、录像、光盘等)”是他们目前遇到的最突出的困难,“场地条件限制”、“社会体育指导员少”、“讲座培训少”和“缺乏交流”也是排在前列的所遇到的困难。72.4%的受调查者希望能够多参加习练者间的交流活动,59.8%和54.6%的人最愿意在“购买音像、书籍等资料”、“购买练功器械、服装”方面支出费用,说明习练者目前最希望在功法技能和练功装备上有所提升。
在学练健身气功的方式上,50%的受调查者选择了免费培训,37.2%的人选择专家科普讲座,32.4%的人选择名人示范。同时,56.4%的受调查者认为“没有专业指导”是制约公众学练健身气功的最主要因素。而加大社体指导员培训力度、多举办健身气功赛事和展示活动、多组织习练者经验交流活动、多组织培训班、提高站点服务水平等5种做法,是习练者认为最好的健身气功推广方式。
而35.1%的受调查者认为健身气功“不适合年轻人,只适合中老年人练习”,33.8%的人“觉得不安全,担心走火入魔”,同时还有23.6%的人认为健身气功“不好学”、20.9% 的人“不相信气功的健身效果”,说明目前还有部分公众不相信气功,健身气功宣传工作仍是任重而道远的。与此同时,“非常愿意”、“愿意尝试”健身气功的公众分别占有49.1%和29.9%的比例,表明普通公众对健身气功接受程度还是较高的,特别是74.4%的公众会首选国家编创推广的功法学练,彰显出公众对于国家编创功法的高度信任。
(李雪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