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体校教练评聘不统一教练“晋级”难
刘华斌是湖北省体育局崇仁体育培训中心少儿体校的一名普通教练,从2004年起,刘华斌就一直在体校里担任游泳教练工作。2009年,凭借努力,刘华斌考上了中级教练员职称,但如今4年多过去,对他的职称聘用却依然停留在初级,并且很有可能将长期停留下去……
评聘分离
基层教练“等职称”
湖北省体育局崇仁体育培训中心主任周惠超告诉记者,目前体校里一共有26名教练,其中中级教练11名,高级教练11名,剩下的则是初级教练。看似队伍不错,实则隐忧不小。面对记者的追问,周惠超道出了实情:“这各11名中、高级教练中,大部分都是以前已经获聘的老教练,但现在体校中、高级教练员的聘用指标缩减到了各5至6名。对像刘华斌这样的年轻教练员,想晋升更要级别职称的难度就变大了很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练队伍的稳定性和工作热情。”
周惠超口中的难,主要体现在评聘不统一,基层教练“晋级”难。以崇仁体育培训中心少儿体校为例,一名年轻教练员想要从初级晋升到中级,考上职称还不行,还必须等到原有的中级教练退休或晋升高级,腾出相应名额经过聘任后,才能实现。并且,现实中的情况可能还要复杂。由于竞技体育成绩出众,各级教练员数量已经严重超标,年轻教练不仅要等待“腾名额”,还要等数量退回到现有规定以内,才能顺利实现晋升。
“也许等到他们退休了,都还没有名额可以腾出来。”周惠超无奈地说。
陷入两难
体校出台“土政策”
在周惠超看来,教练员评聘无法统一,是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目前在崇仁体育培训中心少儿体校,与刘华斌一样在等待“腾名额”的教练,还有6个。而这样的情况也并非个例,在很多体校都存在。
说起基层体校教练的辛苦,湖北省体育局青少处处长徐彦满是感慨:“我们很多教练,早起带运动员出操,接送运动员上学、放学,还要训练、巡视,很多都是等到运动员睡觉后,才能回家休息,一天的工作时间超过10个小时,也没有节假日。但在晋升方面,可能都没有同校的文化课老师晋级快,甚至慢了很多。”
徐彦也表示,不是体育局和体校不想给他们晋级名额和待遇,而是“这件事不是体育一家就能说了算的,人事等部门也有他们的考虑和相应规范,牵涉的方面很多。”但如果放任这样的情况继续发展,也会对基层教练员的工作热情产生很大影响。
为了给像刘华斌这样的教练更多的安慰和补偿,也是出于爱惜和挽留人才的考虑,湖北省体育局的相关部门和下属的多家体校也想了许多“土政策”。崇仁体育培训中心少儿体校就针对这些已经取得相应资格,却无法获得相应职称的教练,采取津补贴、奖励等的方式给予补助,但不记入人事档案。
规范管理
地方呼唤“顶层设计”
不过这样的“土政策”,从今年下半年开始也可能将再“无线可踩”。随着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国家对包括教练员在内的职工工资和津补贴等管理将更加规范和严格,像刘华斌这样的教练员,即使体校“有心”,他们也将再无这样的“差额”可补。
这样的改变也困扰着基层的体育部门和体校。“一个好的教练员能成就一个项目,如果没有了这样的补贴政策,一方面晋升困难,另一方面收入不高,光凭着一股热情,很难留住教练。”徐彦说,对于工资制度改革后的一些可行性做法,各地都还在在摸索,但是作为地方,他们最盼望的还是国家相关部门能从顶层设计入手,出台一些相关的政策和规定,以便有章可循。
(卢苇 李雪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