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教共管效果初显体校文化教师缺口数减少
近年来,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一直被摆在重要位置。8月6日,推进各级体校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相关情况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司长郭建军表示,更多体校不再自办文化教育,体校文化教师缺口数减少。
郭建军说,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已经全部出台了当地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的实施细则。24个省区市建立了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19个省区市建立了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督导检查机制。
在地方配套政策和工作机制不断完善的同时,体教共管模式也得到进一步推广。郭建军透露,据最新统计,205所体校的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转由教育部门负责,体育部门自办文化教育的体校已减少到215所,下降了49%。公办体校文化教师数量和质量也有了进一步提升,文化教师缺口数也由原来的2300余名下降至1400名。
与此同时,通过对地方进行专项督导检查,联合教育部共同下发多个相关配套文件,逐步扩大赛前运动员文化测试范围,推进《奥运项目青少年训练教学大纲》研制工作等措施,全面推进《指导意见》的贯彻落实。以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认定为例,在2012年周期的《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认定办法》中,强化了运动员文化教育考核条款,强调对运动员文化教育方面实行“一票否决”。郭建军说,在此周期认定的266所学校中,以此标准淘汰了10余所学校。
郭建军说,下一步将建立国家、省区市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两级督导机制,尽快协调教育部和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将运动员文化教育督导检查工作纳入国家教育督导序列,从今年下半年开始,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对各级人民政府贯彻落实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进行督导,对开展不力的地方,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继续将文化教育督导检查纳入体育总局全民健身督导序列,不断加大督导检查力度;督促各省区市建立本地区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督导检查机制,并实施督导。同时,建立体育、教育、财政、人社以及编制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以及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奖惩机制,推进赛前运动员文化测试改革等。
(李雪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