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惠民生 通化城乡联动 搞活群体
掠过关东田园风光,我们的视线被引入长白山腹地的通化县,来一同触摸一个小城律动的脉搏。吉林省通化市通化县幅员面积3726.5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一个开发区,160个行政村,总人口25万人,是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先进县。
群众体育助力城乡一体化
不论城市还是乡村每天在通化县各个广场都会上演一场场城乡群众文体活动。清晨在县城团结广场随处可见一支支健身队伍在活动,他们有的舞动着太极扇,有的打起了标准的太极拳,有的在健身器械上锻炼。待到华灯初上,美丽的团结广场再次成为舞的海洋,不同地点不同年龄段有着不同的舞蹈绘就了一幅幅美丽动人的健身画卷。
同样在西江镇东江村,每天晚上也都很热闹,这边器械健身那边扭秧歌,上到老人下到孩童全村民同动同乐。性格爽快的陈菊说:“过去赶麻将场,如今赶歌舞场,以前搓麻将容易闹矛盾家庭也不和,现在唱歌跳舞广交朋友,碰到都会打招呼,遇到困难都来帮忙,村里越来越和谐了。”
富有活力的群众体育是这个小县城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通化县一直力求通过搞好群众体育工作来缩小城乡居民差距感。夯实群众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体育场地,希望体育运动能给全县人民带来幸福感。通化县县长姜信成说:“对于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的百姓而言,群众体育运动不仅是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更是衡量一个区域幸福和谐昂扬向上的一个标志。”
现在通化县15个乡镇健身广场建设全部建成,总面积达到569065平方米,人均2.37平方米。159个行政村中文体活动室全部建成、完成农民健身场地建设180处,占行政村总数的110%。在省体育局的大力支持下,现已为15个乡镇152个行政村配备了健身器材,价值700万元。投入100万元为159个行政村购置了锣、鼓、唢呐、音响、秧歌服等物品。赶马河村党支部书记张忠仁说:“现在村里有了省体育局给提供的健身器材,还有县里支持修建的看台、文化休闲广场,方便大家在茶余饭后来到广场休闲锻炼,村民都赞好。”
政府重视追求乡村新生活
每日的夜晚降临之际,忙了一天农活的人们都会聚到一起跳上一段广场舞,或是放下锄头摸起篮球,这些都是农村开展体育活动的真实写照。让农村都有体育活动场地,让体育健身走进农民身边,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体育运动之美,成为各级领导切实关注民生的一份沉甸甸的责任。通化县委县政府对体育工作的重视是体育运动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
近年来,通化县不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旧城改造,生存环境越来越好。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注意引导人们在激情创业的同时追求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扎实有效地开展全民体育健身活动。坚持把发展体育事业作为满足人民群众强身健体需求的基本手段,作为“健康通化”和“幸福通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形成了推动体育事业发展的强劲合力。
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的如何,干部的能动性是关键。通化县将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县域发展总体规划,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国土局、住建局、文广新局等有关部门及各乡镇党委书记为成员,各村主任为具体工作人员的领导小组,建立起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运行机制。
通化县文广新局局长张志芹说:“在激励农村干部干事创业上,制定了《先进乡镇、先进村、标兵村的奖励办法》,提出了标兵村“六化七个一”的标准要求,其中之一就是要求标兵村建设至少1片文体活动广场和1处文体活动室。”此项举措在激励干部的同时,也为通化县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繁荣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通化县每年进行广播体操、柔力球、健身气功、太极拳的培训,以及组织举办庆祝“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动、全民健身展、县职工乒乓球赛、全县网球赛、全县羽毛球赛、健步春天登山比赛、老年门球赛、朝鲜族老年运动会、全省轮滑邀请赛、周边县市区排球网球邀请赛、象棋选拔赛暨通化县桓仁县象棋对抗赛等群众性体育活动。如此蓬勃的群众体育文化提振了人们的精神,让这座小城充满了动感。
(李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