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 全国拟建设两万所足球特色学校

    11月26日,“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会议上强调,发展校园足球是成就中国足球梦想,建设体育强国的基础的工程,对于深化教育改革,振奋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关于抓好青少年足球、加强学校体育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体教结合,锐意改革创新,推进校园足球普及,促进青少年强身健体、全面发展,夯实国家足球事业人才基础。
    12月7日,“校园足球在行动”活动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在讲话中强调,几年来推进校园足球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困惑。特别是在认识上、在面对一些具体的问题上,有各不相同的看法。未来要一方面下大力气,做好校园足球各项政策的保障措施和相关条件的改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把过去校园足球工作中开展好的典型和经验,能够让全社会,特别是教育系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
    王登峰表示,当前发展校园足球,并不是一蹴而就,更不能一哄而上,需要扎扎实实,认真地把它当做长期的工作和任务做下去。发展校园足球第一就是要做好整体的布局,我国计划到2017年要重点建设两万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两百支高水平的足球队。除此之外,其他的学校在体育课上也要安排有足球的内容。把足球列为体育课必修的内容,使每一个学生在他九年的义务教育阶段所上的体育课程里,有一段时间一定要学足球。
    第二就是教学改革。王登峰说:发展校园足球,建设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在教学上要求做到每周要有一节足球课。确切地说就是,在教学大纲规定的小学每周四节体育课、初中和高中每周三节体育课里面,要拿出一节课教授足球。目前,有一些学校已经达到了这样的要求,例如:清华附小,该校已经开展了五六年的校园足球工作。现在清华附小是每天一节体育课,他们每周拿出两节体育课教足球,也就是说每周五节的体育课里面有两节是上足球的内容,这就是教学的改革。
    第三项就是要搭建四级联赛的平台。每一所学校在体育课上都教授过足球,除了在校内开展比赛,同时要组织学校之间的联赛,搭建这样一个竞赛的平台,可以使学生们交流经验、互学互进。
    第四项工作是把在竞赛当中表现优异的同学,按照他们自己的兴趣与意愿,通过组织周末和节假日的训练,提高他们的水平。而他们经过训练以后再回到学校参加联赛,整个校园足球的水平会不断地被提高。而在训练当中,还可以为孩子们进入到国家足球后备队伍,包括参与到国际的交流和培训等,提供一个通畅的渠道。
    以上四项核心任务,直接面向学生。除此之外,师资的队伍,场地的改善,经费的保障,安全的保障等,是保障上述四项核心任务的基础。
    此外,王登峰认为,发展校园足球的5大责任主体:分别是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和媒体。开展校园足球,一定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之前一些开展校园足球好的学校,都是那些家长能够认可、支持校园足球活动的地方。因此,家长是校园足球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因素,绝对不可忽视。同时,媒体用什么样的角度报道,树立什么样的典型,探讨什么样的问题,也会对校园足球的健康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王灿)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