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合力构建“大群体”工作格局

    近年来,河北省体育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体育总局一系列指示要求,将群众体育工作提升到促进社会和谐的高度去推进,积极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群体”工作格局。
    河北省体育局局长张平多次强调:“各级体育部门作为向群众提供健身服务的政府职能部门,要通过改革创新来提高公共体育服务能力和水平,以深入贯彻《全民健身条例》和《全民健身计划》为重点,不断拓宽政策引导、加大投入、购买服务等途径,广泛动员各类体育协会、工青妇群团组织、健身俱乐部等各方面力量,共同组织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进一步完善‘大群体’工作格局,加快构建具有河北特色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目前,全省各设区市的“三纳入”实现了100%全覆盖,县区“三纳入”覆盖面不断扩大。此外,全省县区级体育总会、单项体育协会发展迅猛,在体育公园、健身绿道、全民健身中心、便民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方面,县区基层体育部门与相关部门形成了合作新常态,汇聚形成了共同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全力打造基层群众的健身乐园

    近年来,河北省体育局按照就近、就便和小型、多样、实用的原则,大力推进各级各类体育健身工程建设。
目前,城市公共体育设施覆盖率已进入晋档升级阶段,公共体育设施建设重心开始转向县乡村镇,努力为基层群众打造更多方便实用的健身乐园。2012至2014年,结合河北省基层建设年活动和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省本级累计投入7000余万元,各级配套投入2.8亿元,在13227个帮扶村实施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安装健身器材7.93万件,新增健身场地面积95.86万平方米,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在全省覆盖率达到56%,直接受益群众2800余万人。
    为提高资金使用率,在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过程中,没有把资金一投了之,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全部新建。而是通过事先摸底调查,掌握了帮扶村的实际健身设施状况后,对其中约1200个已经实施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村,对其场地或健身器材进行了维修和部分更换,避免了重复建设,节约了大量资金。与此同时,河北省体育局还进一步加大了县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乡镇体育健身工程等重点工程的建设推进力度,收效明显。截至目前,石家庄开发区、霸州、博野等73个县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全部建成投入使用,无极县北苏镇、围场县四合永镇、固安县柳泉镇等559个乡镇体育健身工程已经启动建设。特别是位于石家庄市正定新区的省重点项目河北奥体中心,总投资30亿元,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周边计划专门修建6万平方米的室外健身场所、健身路径、骑行道和步行道。2015年底交付使用,准备免费或低收费向民众开放,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一处休闲健身的幸福乐园。

携手共建京津冀户外健身基地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河北省体育局在群众体育协同发展上率先发力、寻求突破,为京津冀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平台和基础。
    7月15日,北京、天津、河北三地体育局长在石家庄召开了京津冀体育协同发展座谈会,共同签署了《京津冀体育协同发展议定书》,开启了京津冀体育协同发展的新篇章。河北省体育局多年精心打造的“环京津体育健身休闲圈”,也因座谈会的召开而华丽转身,更名为“京津冀体育健身休闲圈”,为京津两地特色资源的有机融入和更好参与奠定了基础,为三地共同打造区域健身品牌、增强健身基地承载力,提供了更广平台和发展空间。
    10月17日,三地体育局群体处长齐聚河北省体育局崇礼高原训练基地,就如何做好“京津冀体育健身休闲圈”的升级打造事宜进行了深入磋商,在共创基地、联办活动等方面达成共识。“环京津体育健身休闲圈”自2006年创建以来,已累计命名并资助了73个全民健身户外活动基地,这些基地环绕京津、星罗分布,涵盖山川、湖海、江河、草原、森林、特色文化和竞技训练等不同类型,形成了显著的规模和品牌效应,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京津两地特色健身基地的融入,将为京津冀群众健身休闲勾画更加丰富多彩的美好愿景。“目前,我们在京津周边建设了70多个全民健身户外活动基地,积极打造‘京津冀体育健身休闲圈’,为三地群众健身提供多样化的服务。下一步,我们将牢牢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历史机遇,继续强化与京津两地的密切协作,以健身休闲基地建设为切入点,充分利用各自的自然资源和条件,发挥各方优势,科学规划布局,以项目建设为载体,进一步加大投入,不断完善体育健身休闲基地的功能和作用,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健身需求。”张平说。

精心培育树立全民参与的活动品牌

    “河北要充分挖掘体育的社会功能,广泛开展便民利民的群众性赛事活动,在强健人民体质、提高幸福指数、增加和谐因素中发挥积极作用。”张平表示。
当前,京张联合申办2022年冬奥会,对京冀地区可持续发展特别是体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生机和活力。河北省体育局依托这一重大历史机遇,精心培树全民参与的健身活动品牌,努力为实现体育强国梦作出积极贡献。全民健身冰雪活动如火如荼,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冬季健身活动在燕赵大地处处开花。京津冀蒙辽冰球邀请赛,雪地汽车摩托车自驾越野公开赛,“冬季体育”进校园、进农村、进社区,保定易县狼牙山单板滑雪花样比赛,唐山玉龙湾冬季滑雪节等40多项活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健身爱好者走出户外,在寒冷的季节享受健身的快乐,演绎运动的激情。2014年,河北省体育局依托全民健身户外活动基地资源,专门与河北电台共同策划组织了首届京津冀户外运动系列挑战赛,时间跨度5个月(6月至10月),地点涉及保定易县狼牙山、承德兴隆六里坪、唐山玉田玉龙湾、张家口崇礼长城岭。来自京津冀地区的1000多人参与其中,年龄最小的18岁,最大的70多岁,同时还受到了北京飞迪斯、天津MOSSO、保定e族、兴隆户外等众多民间知名健身组织的追捧。大家在蓝天碧水间交流感情,在山地丛林中分享快乐,营造了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2015年,河北省体育局将联手京津两地体育部门携手努力,将这一活动打造成为广大健身爱好者实现健身梦想、点燃运动激情的新平台。此外,崇礼国际滑雪节、北戴河轮滑节、衡水湖马拉松、保定空竹节、邯郸太极拳大会等160多项品牌活动和8000多项中小型健身活动,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健身嘉年华,让800多万人亲身体验了体育的魅力。这些活动不仅强健了人们的体魄、丰富了文化生活,更塑造了人们的品格、提升了幸福指数。

重点培养群众身边的健身专家

    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曾把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形象地比喻为全民健身工作的“牛鼻子”,高度评价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全民健身的宣传者、科学健身的指导者、群众活动的组织者、体育场地的维护者、健康生活方式的引领者”。河北省体育局在健身指导员培训方面可谓形式多样、不遗余力,特别是着重加强了农村健身站点和基层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经过多年努力,全省基层健身站点覆盖率、规范化程度都得到了大幅提升。“我们要继续健全体育社团组织网络,广泛吸纳社会优质资源,大力培养专业管理人才,持续抓好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真正发挥好连接政府和社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张平说。
    自2013年起,针对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相对薄弱、农村群众健身相对无序的情况,河北省体育局专门将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作为一个重点来抓。仅2013年当年就为全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的3029个重点村每村培训了一名社会体育指导员,这一做法得到了广大农村群众的普遍欢迎。2014年,河北省体育局抓住全省开展农村面貌提升改造行动的有利契机,继续大力推进此项工作,又为3227个重点村各培训了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来自邯郸的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李翠萍表示:“通过培训,学到了不少知识,以后可以更加规范、科学地指导乡亲们开展锻炼了。有了好的健身环境和设施,我们一起培训的人都说以后工作的劲头儿更足了。希望这样针对我们最基层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机会能更多一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弥补冰雪运动群众基础薄弱的短板,河北省大力发展冬季健身运动,宣传冰雪项目知识,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基础性冰雪项目知识与技能培训,培养培训了一大批滑雪、滑冰骨干人员,为扩大冬季项目健身人口、引导科学参与冰雪运动提供了人才基础。
    此外,河北省已建成健身指导站(点)7300多个,为体育健身指导员提供了开展健身活动的场所,让这些群众身边的健身专家在传播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体育文化和健康生活理念时,有了一个功能齐全、充满温馨的“家”。

(蔡志刚)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