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井镇女子足球队 校园足球在大山深处萌芽

    石井镇是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的深山区,位于新安县的最西北角,是小浪底水库的淹没区,距离县城足足有40公里。但就是在这个地处偏僻的深山区的镇中学,因为一个女足教练的到来,校园足球竟悄然萌芽。

城里来的女“球星”

    石井镇中学的女体育教师金亚菲,今年24岁,大大咧咧,爱说爱笑,是原洛阳女足的队员,从小到大踢了10多年球。退役以后她上了大学,毕业之后考上了省教育厅的特岗教师,被分配到石井镇中学任教,至今已有4年时间。和城市的大多数女孩子一样,金亚菲爱美、爱俏,总是把自己的单身宿舍收拾得舒舒服服,漂漂亮亮;她也很想家,每逢周末也经常坐公交车到新安县,然后再转车回洛阳,和父母以及妹妹团聚,抽空还去踢踢野球。但她也有与众不同之处,就是能耐得住寂寞,工作十分上心,两年不到就担任了级段主任,深受领导和同事们的赞许,孩子们的喜爱。特别是她在业余时间秀的那一脚球技,让孩子们大开眼界,惊为天人,像见了电视上的球星似的,个别大胆的孩子非要拉住她学踢球。

从头学起的山里娃

    学踢球?说说容易,做起来真的很难。一是孩子们从来没有接触过,他们以前的体育课也就是跑跑步,跳跳绳,打打篮球;二是服装、器材、场地一样都不具备;三是家长们认为踢球耽误学习,支持不支持还不好说。聪明的金亚菲没有先教自己的学生,而是从学校隔壁的镇中心小学挑了几个五年级的学生开始训练。可喜的是学校领导对金老师的想法很支持,校长于文通拍板,学校经费再紧张,也要给孩子们解决最基本的需要。于是学校出资给孩子们买了训练背心,又买了几十个足球,2014年9月,足球队正式成立。没有场地怎么办?在学校操场边上找了一块空地,用石灰画上白线,练习射门时用书包摆上作两个球门,校园足球就算是“开张”了。
    为了不耽误学习,金亚菲将训练时间选在了中午和下午放学后。初次接触足球,孩子们都很有兴趣,每堂课都兴致勃勃的,有几个孩子进步也挺快,传球、颠球、停球、射门也都像模像样的。很快,练足球的孩子逐渐增多,从清一色的女孩子扩展到男孩子,从一个年级发展到从小学到中学的4个年级,从五六个人增加到20多人。在深山区的这片足球贫瘠土壤上,校园足球蓬勃开展起来了。

想走出大山的足球队

    教球之初,金亚菲就给孩子们约法三章,其中最重要的是,踢球不能影响学习,必须按时把作业做完,这样一来,学生家长也放心了,更多的家长争着把孩子送来。11岁的林玉蕊是金亚菲最早的学生,也是女孩子中踢得最好的,学习成绩也不错。踢球前是班里第5名,踢球后变成了第3名,高兴得她母亲天天催她来踢球,家务活儿也不让她干,生怕耽误了。李可是男孩子中的佼佼者,训练刻苦,也很皮实。在拼抢中倒地了,胳膊肘磕掉了一大块皮。金教练问他疼不疼,小伙子强忍住眼泪说:“不算什么,伤疤是男子汉的勋章。”
    展望未来,金亚菲也有几个愿望,一是希望尽快有自己的场地,因为场地太小,只有300平方米大小,随便一脚就踢出界外了,而且还高低不平,遍布着大大小小的石头,一不小心就伤了孩子;二是希望上级能支持他们的活动,最好是能列入市、县校园足球的试点,当务之急是支援一些服装器材。去年买的几十个足球都快踢破了,大部分都变形了,而学校的经费有限,孩子们家里也不富裕。三是希望带领孩子们到城市去开开眼界,和别人交流一下,学习学习。因为球队里面有几个孩子还是很不错的,特别是林玉蕊非常有灵气,如果培养得当,没准还能有大出息。

(孟向东  陈雷  张艳)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