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1500所中小学将配足球指导员

    发展校园足球,除了培育足球专业人才外,最主要的要发挥校园阳光体育育人的作用,让足球成为孩子“人生的学校”。这是上海举行的校园足球教育高峰论坛上,孙雯、车范根、成耀东、区楚良等足球专家与足球传统学校的校长们达成的共识。

启动校足指导员培训

      一条消息令人振奋:上海1500所中小学将配备足球指导员。将通过集中的脱产培训,将培养一批能够上好校园足球活动课的体育教师,缓解足球师资短缺的情况,实现在学校完成的青少年足球启蒙教育。
    2012年,由上海市教委牵头、同济大学倡导的上海市校园足球联盟成立。过去的3年里,已经发展了278个成员单位,联盟注册人数达近万人。注册参赛人数达到了9025人。而在2010年,上海市学校足球比赛参赛运动员仅为1800人。
    目前,全面覆盖中小学的校园足球活动指导员培训工作已经启动,每所中小学(包括中等职业学校)推荐1名体育教师参加,校园足球联盟学校每校推荐2人参加。

成长学习比胜利重要

    前世界足球小姐、上海足球管理中心副主任孙雯说:“感受足球带来的快乐,让孩子们在踢球的过程中学会与人相处、公平竞争,同时培养友谊、锻炼心智,这才是发展校园足球真正的目的所在。”
    在她看来,成长和学习,远比比赛胜利来得重要。足球不仅是一门技能,而且是一个育人平台。“在学习足球过程中,孩子能学习社交技能、培养顽强的毅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还能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些年,孙雯对此问题作了深层次思考,要成长为一个精英球员,需要一个完整的体系支撑。但即便这样,最后能脱颖而出的,只有区区1%。“或许很多家长会担心,自己的孩子成不了这1%。但我想说,即便成不了顶尖球员,可足球带给他们的人生阅历和书本之外的知识,能让孩子一生受益。”
    孙雯认为,对于绝大多数青少年而言,进行校园足球等运动最重要的意义是让他们快乐健康成长,而其中一部分对足球确实具有天赋、兴趣的孩子则有机会得到更专业的训练,“足球进学校,不仅是发掘好苗子,更能发挥育人的重要作用”。

韩国也曾面临发展困惑

    韩国K联赛主席金元东的一席话,引起共鸣。以前韩国和中国培养球员思路一样,需要“有天赋”的专业球员。但现在,除了技能外,更需要有头脑、有知识。他介绍:“在韩国,更多练足球的运动员,因为受到良好教育,有着广阔的出路,如足球记者、足球裁判或者其他跟体育有关的职业。这给了我们很多启示,相信对中国家长来说,也是一种启发。”
    韩国足协副主席车范根说,“在校园足球的发展过程中,学业和足球如何协调,是个很重要的问题。韩国也曾面临校园足球发展困惑,”“韩国现在有很多学校开展足球教学,但主要是培养孩子们的兴趣,更为专业的足球训练已经转到俱乐部的青少年训练体系中。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孩子,高中毕业后就进入到职业俱乐部参加训练。”车范根说。
    这让曹杨二中校长王洋深有感触。他表示,作为女足传统学校,很多女足运动员成绩在学校不仅不差,而且出类拔萃,仍靠优异的考试成绩进入复旦等名校。“事实表明,学业和踢足球可以兼顾。”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