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加快推进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

    自2013年底,江苏省和国家体育总局签署共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合作协议以来,江苏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在省政府刚刚召开的全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上,江苏省曹卫星副省长对下一阶段的推进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他指出,在2015年,江苏要基本建立功能明确、网络健全、城乡一体、惠及全民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努力做到便利化服务、制度化安排、长效化推进,为全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探索路径,积累经验、提供示范。今年,苏南80%、苏中和苏北60%左右的市、县(市、区)完成省级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任务。经过2-3年努力,全省各市、县(市、区)全面完成省级示范区创建任务。

大力推进公共体育服务平台建设

    一要完善设施建设。确保完成全省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和新建1500公里健身步道的任务。在新建体育设施的同时,要盘活现有体育场地,推动学校和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二要健全社会组织。推动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向乡镇(街道)覆盖延伸,加大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力度,扶持体育社团发展。三要丰富活动载体。进一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审批。四要加强技术服务。探索建立集体质测定、健身指导、项目推广于一体的科学健身技术指导服务体系。

不断提高公共体育服务能力和水平

    一是扩大产品供给。在不断扩大公共体育产品数量的同时,要进一步丰富公共体育产品种类,要推动体育产业成为扩大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以及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二是加强规范管理。推进重大决策程序制度化、规范化。三是发展人群体育。努力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推动老年人健身活动普及化、经常化,完善面向残疾人的公共体育服务。推动公共体育资源向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倾斜。四是促进均衡发展。推动公共体育资源向农村、经济薄弱地区和社会弱势群体倾斜,努力实现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城乡发展一体化目标。

着力加大公共体育改革创新力度

    一是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协同推进、社会广泛参与、群众共建共享的公共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动公共体育服务从简单粗放型向科学集约型、单一化供给向多方位服务转变。二是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公共体育服务主体多元化、供给模式多样化和运营方式市场化。三是坚持依法治体。尽快出台《江苏省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管理办法》政府规章。四是推进教体融合。要整合优化教育和体育资源,真正做到教育体育双向渗透、互相融合,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和体育人才培养质量。

扎实推进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

    国家体育总局与江苏省共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不仅在全国率先,到目前为止也是唯一共建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因此江苏要切实抓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一是把握时间节点。省政府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上已经公布了第一批省级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名单,今年9月将评定第二批省级示范区,计划到2017年,全省各市、县(市、区)全部建成省级示范区。二是明确工作要求。各地要把创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基本公共服务发展规划,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工作计划。三是夯实基层基础。要研究制定体育现代化指标体系,以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引领带动体育现代化建设发展。

(刘敏  刘森)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