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或将成为广东东莞全市中小学的必修课
今年9月起,足球或将成为广东东莞全市中小学的必修课,纳入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体系。近日,东莞市教育局下发《中小学校园足球实施方案(2015—2017年)》(以下简称《方案》)进行公开征求意见,首次将中小学校园足球作为一个整体工程来推进。
借此方案,东莞希望改善中小学校园足球活动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足球运动在中小学全覆盖,校园足球整体发展水平进入全省先进行列。到2017年,东莞力争创建40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校园足球推广学校遍布全市,组建300支学校足球代表队(其中女子足球队所占比例不低于20%)。
探索编制中小学足球教材
在校园的体育课程中,足球较难“登堂入室”,而以后这种格局可能改变了。
《方案》初步确定,东莞各中小学从2015年9月开始要把足球作为必修课,纳入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体系。
其中,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和市足球项目推广学校应把足球作为特色课,开展系列化单元教学,每周1节课;义务教育阶段普通学校每学期在常态课教学中开设足球课程,开设8至10节课;高中阶段普通学校每学期应根据学生运动能力和技术水平开设不同种类的足球课程,开设6至8节课。
体育课程的开设,有赖教材的指引。东莞中小学将探索建立完善中小学衔接的足球课程教学体系,研究制定《中小学校园足球教学指南》,为学生系统地学习掌握足球运动的知识、技术技能和教师有效开展教学提供支撑,甚至探索编制东莞市中小学足球教材。
同时,东莞还将建立足球教学评价标准,加强对学生掌握足球知识和技术运用能力的检测,检验教学效果。
建立市级中小学足球联赛制度
足球项目一直是东莞学生体育竞赛的常设项目。从2003年起,东莞每两年举行一届中学生足球比赛,分为初、高中男子组,而今年4月也将举办首场小学生足球赛。
《方案》建议,东莞要充分发挥足球竞赛的杠杆作用,建立市级小学、初中、高中校园足球联赛制度,创新校园足球竞赛的组织形式,规划设计全员参与的赛制。指导镇街、学校组织开展镇一级比赛和班级、年级之间的比赛活动,支持和鼓励学校开展学校间各种形式的足球比赛和交流活动,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各项足球竞赛活动。
《方案》指出,全市各中小学校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班级、年级足球联赛,逐步形成班班有足球队、级级有赛事的校园足球格局。在此基础上组建各年级足球队,通过参加校际足球联赛及镇街、市级或省级的足球比赛,正确引导学生参与足球运动,巩固足球兴趣,提高体质健康水平和运动技术水平,塑造健全人格。
其中,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和推广学校每周应有不少于3个以足球内容为主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全校50%以上学生每周有不少于两段(各1小时)的课外足球活动时间。全国足球特色学校应开展以足球为“品”的“一校一品”特色建设。
吸纳退役高水平运动员进校园
如此大规模地推进校园足球项目,中小学的师资瓶颈怎么解决呢?
《方案》建议,招录、兼职、转岗或购买服务等方式,吸收高等院校足球专业毕业生和退役高水平运动员到东莞中小学校从事足球教学、训练工作,解决校园足球师资不足的问题。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配置不少于1名具有足球D级以上教练员证书的专职体育教师,市校园足球项目推广学校要配置1名以上专职足球教师。
同时,到2017年完成对全市中小学专、兼职足球教师的一轮培训,计划举办2期足球专项体育教师培训班、培训130人,4期非足球专项体育教师培训班、每期100人,2期兼职、转岗体育教师培训班、每期100人;通过培训使全市各镇(街、园区)和市直属学校都具有一定数量能开展足球教学和训练的体育教师、二级以上裁判员和具有指导校园足球活动能力的社会体育指导员。
针对解决培训的问题,东莞还将探索设立一个市级校园足球培训基地,基地主要用于承担校园足球师资培训、足球运动队集训、比赛活动和足球夏令营等。
设置校园足球专项经费
《方案》还指出,东莞将逐步建立和完善小学、初中、高中一条龙衔接的招生、训练和竞赛制度,充分调动学生、家长、学校共同推进足球进校园工作的积极性,而高中校园足球特色校、传统校可根据运动队建设的需要,招收足球项目特长生,并纳入当年招生计划。
学校校长是开展校园足球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应有1名分管副校长具体负责校园足球工作,配备能开展足球教学活动的专职体育教师,各中小学校要加大足球运动场地、设施建设和配备力度,基本满足开展足球教学和比赛的需要。
同时,设置东莞市中小学校园足球专项经费,根据事权划分主要用于场地建设、教学科研、足球训练、足球竞赛、活动保险和购买服务等方面,以扶持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提升校园足球安全保障水平,解除学生、家长和学校的后顾之忧。
东莞将加大彩票公益金支持中小学校园足球发展的力度。每年从东莞市集中彩票公益金中安排专项资金,资助东莞市中小学校园足球发展,专项用于支持校园足球活动和人才培养。
(吴少敏 卢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