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永:全民健身可有效促进健康老龄化
“世界卫生组织在1990年就提出了健康老龄化,对此给出的定义是老年人群的健康长寿,群体达到身体、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完美状态。近十余年来受到发达国家的普遍重视。”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司长刘国永在日前召开的以“全民健身战略与老年体育”为主题的第八届老年体育科学大会上这样表示。
在当日的科学大会上,刘国永作了题目为《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充分发挥全民健身在健康老龄化中的积极作用》的报告。从多方面阐释解读了健康老龄化对当前社会的意义,以及怎样做好老年健身工作,实现健康老龄化。
健康老龄化是体育工作追求目标
刘国永在报告中指出,我国老年人口的数量近三十年来稳步增长,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从1982年4991万增加到2012年的1.27亿,每年平均增长257.4万人。从2015至2035年的20年时间里,中国老年人人口比例将会增加一倍,达到20%。到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17%,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人超过3000万。
“整体而言,在21世纪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将一直维持在一个较高的发展水平。既然老龄化不可避免,那么健康老龄化就是今后的需求,更是体育工作应该追求的目标。”刘国永说。
刘国永表示,现在国际卫生组织所推出的健康管理,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观念就是要把体育活动作为非医疗干预手段提前,“全民健身对增强人的体质,预防疾病,提高健康水平所起的积极作用已被广泛认可。但体育锻炼的目的和作用不仅限于此。”
在报告中,刘国永还阐释了健康老龄化分为的身体健康老龄化、心理健康老龄化、道德健康老龄化等不同层面。他认为对老年人群体来说,体育锻炼不是简单的身体活动,也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到:体育健身是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四大需求之一。开展体育锻炼对老年群体的‘身心’影响作用都很明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是促进健康老龄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
加强新形势下的老年人体育工作
在当前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体育部门对于老年体育工作的认识应该有新的高度。刘国永指出,全民健身是全体国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是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方面,是每一个人高质量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根基,然而没有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
刘国永说:“做好老年体育工作,是今后应对老龄化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各部委正在研究制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老年人体育工作的意见。我们在研究制定文件的过程中有几个重要的思路。”
同时,他也在报告中对该思路作了介绍:首先是要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群体”工作格局,落实到老年体育工作中,就是健全党政主导、老龄办协调、部门尽责、社会参与、全民关怀。其次,是要坚持融合发展,落实好中央有关的文件精神,需要更多部门协同,共同构建好“大群体”“大老龄”工作格局。再次,要发挥社会作用,丰富和完善老年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满足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的健身需求。最后,要发挥老年人体协的综合枢纽作用,引领体育社会组织改革发展,各级老年人体协应不断自我完善,提升自我管理、生存能力,力争成为体育社会组织改革发展的模板。
(李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