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深度 拓广度 合力助推传统武术传承

    在福建邵武进行的2015年全国传统武术比赛虽然参赛总人数不到千人,但作为一项群众性武术赛事,依然有着自身的鲜明特色。
    本次比赛在参赛群体的年龄分布上尤其值得一提,除了依然有不少过去传统武术比赛中经常出现的80岁以上的大龄选手,4-6岁的小运动员也比往常要更多,这些活跃在赛场上的小小习武者一举一动都让人怜爱,而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受到了很好的启蒙教育,动作规范严整,一招一式都有大家风范。
    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中国武术协会副主席陈国荣认为,本次赛事中福建特色的五祖拳、鹤拳等地方拳种都有不错的展现。邵武当地政府积极参与了本次赛事的组织、筹备,邵武也对推动本地的太极拳发展普及有较强的动力,此次比赛无疑也将推动当地打造自己的特色武术项目。
    陈国荣介绍,从整体上看,目前社会武术的发展非常快,武术赛事也比较多,过去那种一年集中搞一次全国群众性武术比赛、导致参赛人员扎堆的现象大为改观。他说,这几年,总局武管中心一直在做一些社会武术参赛人员的疏散性工作,例如太极拳赛事今年就开始分成4站公开赛进行。这样虽然总的习武人口在不断增加,但增加的赛事有效分流了参赛人员。
    他说,对于群众性的全国武术赛事,总局武管中心认为,各地除非交通特别不方便,有条件都可以举办,这样有一个好处——能有效带动当地的习武人群。目前,总局武管中心每年有十几个全国性群众武术赛事,如果能在各地轮转起来,武术的辐射面——习练人群、参与人群肯定会更大,从而也会进一步带动、推动各地的武术发展。
    陈国荣说,传统武术是武术发展的根基,是所有武术套路的源泉。在传统武术的发展和传承问题上,总局武管中心一直希望通过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专业队,专业队的核心技术离不开传统武术,同时,专业队传统武术比赛的深度、运动员能力、对技术的掌握程度等各方面都有着很高的水平,他们是传统武术传承重要的一部分;另外一条腿就是社会上民间习武人士的传统武术比赛。
    这两条腿对传统武术的发展和传承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们一个做深度、一个拓广度。这其中,拓“广”传统武术的过程中,社会上的拳种研究会、民间武术协会等社会组织正在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如果这两部分力量能协调好,那么对传统武术必将有促进作用,也会打破“专业队只能搞竞技武术、民间只能练传统”这样的错误认识。陈国荣认为,武术专业队和社会力量在传统武术的传承上是一体的,都是围绕着武术的发展目标而进行的。
    对于传统武术中诸多拳种的发展,陈国荣认为,传统武术的一些拳种除了需要赛事平台的搭建,自身的信息渠道也很重要。现在一些拳种练的人并不少,但由于没有一个交流平台,很多人并不知道怎样交流切磋,而这就需要发挥拳种研究会等社会力量的作用。他说,小拳种主要还是要靠自身发展,国家会给予政策支持;而大的拳种由于价值非常高,国家有关部门要主导其发展传承。今后,总局武管中心将会把这些方面进行系统规划,有计划地推进这方面的工作。

(蒋亚明)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