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社体指导员杨玉珍人民桥下活力新生

    2008年之前,杨玉珍还在海达社区辅导站海甸岛长寿园活动,参加活动有近百人。可到2008年因为海口市政府征地,他们没地方活动,就到人民桥底下找块空地玩,那时的人民桥底下卫生条件还很差,需要每天打扫后再锻炼。不过因为这群人的到来,原本死气沉沉的人民桥下开始显现出活力,成为繁忙城市中的一道风景线。现在的人民桥下有铁栏杆围着,锻炼环境有所改善,是一个日晒不到、雨淋不着的锻炼好场所,也成了杨玉珍他们的长期活动站点。

不畏病痛 老当益壮

    杨玉珍皮肤微黑,个头不高,虽年逾花甲,但因为常年锻炼,精气神十足,丝毫看不出她以前身患多种疾病。杨玉珍退休之前曾担任海南省海口市汽车运输总公司工会主席,常开展组织单位职工参加各种文体活动。然而因为病痛缠身她不得不提前退休,看似无奈的选择却为她打开了人生的另一扇门。
    杨玉珍说:“我想靠锻炼身体恢复健康,1998年我开始坚持每天晨练,就在家附近的活动点长寿园。到了2000年时开始担任该站点的负责人。”她起先是自学太极拳(如24拳、42拳、32剑、42剑),后来就拜师学“陈式56拳”、“武当剑”、“杨式剑”、“吴式45拳”等,并考取武术5段位和裁判证,常年的锻炼使她的身体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从2001年开始,她多次加入海口市(美兰区)代表队参加全省、全国以及国际太极拳比赛,并获得优秀成绩。
    担任站长以后,杨玉珍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她打破活动站从未组队参加市里各种比赛的局面,坚持每年组2至4支队伍参加海口市各种比赛和展示活动。2003年始,根据群众活动的需要,她多次免费自办各种学习班,如杨氏37拳、功夫扇、腰鼓等。2006年她代表海南省组队参加全国健身球比赛,自编套路“打柴歌”获全国优胜奖。2014年自编秧歌舞“张灯结彩”参加香港首届中老年国际舞蹈大赛荣获三等奖。
    杨玉珍说:“我开展这些活动没有收大家一分钱,相反,演出回来的补助费还发给大家。这么做图的不是钱,而是一种快乐,是让自己活得充实,活得精彩,活得有意义。让自己心身得以健康,不给子女添麻烦的同时,也把大家带动起来,共同铸建健康、快乐的和谐社会。”

忙而不乱 指导讲究

    杨玉珍除了担任海达社区辅导站站长外,还是海口市老体协太极拳委员会副秘书长、健身气功委员会秘书长。她既抓站点工作,又负责市太极拳委员会每年工作计划、总结、动态报道、各种赛事活动的文字组织工作,还要负责市健身气功的组织管理和各种报表汇总上报工作。这么多工作,她不仅兼顾有序,处理得当,站点的辅导也一点都没落下,颇为讲究。
    在引导大家健身的过程中,杨玉珍很重视方式方法,站点晨练时间定为8至9点,避开晨雾、高温。推广国家体育总局提倡的健身项目时,她把每个项目的动作都讲清楚其攻防意识和健身作用,使大家能理性的掌握动作要领,尽快提高技术水平,而不盲目教学。站点锻炼时间定为每天运动一小时,间歇10分钟加讲解、喝水,不打疲劳战。一年365天,只要有群众来站点锻炼,杨玉珍就一定到场。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15年来,学员换了一批又一批,而海达社区健身队的牌子一直没有变过。杨玉珍说:“今后我还会一如既往地开展群众健身活动。但是工作越来越多,我的担子也很重,我要大力培养新生力量,放手让她们工作,并争取在新的一年里再创新的业绩,做到健身运动后继有人,兴盛不衰。”

(李金霞)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