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考试之初三学生科学锻炼合理安排
6月,进入考试的季节,高考、中考、期末考轮番上演。有学生为了应对考试,开启了读书模式,但也有学生继续保持学、“玩”兼顾的态势,其解释为消化考试压力。备考最后时间,调节紧张情绪,缓解考试压力,这是学校、家长和学生最为关心的问题。
“学校的体育课还是照样上,只是同学们的兴趣不是那么足了。”牛栏山一中实验学校初三学生程司权说。刚刚结束了体育中考,部分学生对体育运动感兴趣,平时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但是也有许多学生的体育锻炼是被动性的,他们平时不喜欢锻炼,临近考试只能临时抱佛脚地突击训练,中考体育考试结束了,体育训练也就结束了。
感冒在家休养的小程说,体育锻炼是他的一种生活习惯,不会因为考试而放弃体育活动,只会自己合理安排时间,选择适当的体育活动。但考试临近,不只是他会紧张,家长的紧张更甚于他。对于中考临近,多数家长希望孩子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功课的复习和巩固,对于减少体育锻炼是支持态度。
“毕竟升学是要看分数的,距离考试越来越近,家长都是担心孩子在体育活动中造成一些意外损伤。”程爸爸说,尤其是夏季,户外温度较高,学生在进行户外锻炼时,往往会一时兴起,忽略了饮水、降温等夏季健身的降温防暑措施,造成中暑、感冒等情况的发生,会对迎考造成影响。
科学合理的体育运动不仅能储备体能,更主要是对心理健康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能磨炼意志力,增强自信心,有助于考生培养稳定的情绪,劳逸结合能有效地提高复习效率。“作为家长希望学生多腾出时间进行复习,但还是希望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来提高学生的精神状态,完全放弃体育锻炼也是不可取的。”
既不能让学生输在“学习成绩的起跑线上”,也不能让他们输在“健康的起跑线上”,否则就得不偿失了。中考体育考试结束后,学校对体育的重视应一如既往,除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技能之外,更要培养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科学的日常锻炼习惯,在兴趣的驱动下积极参与体育运动,让他们终生受益。
(季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