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标尺定在打赢上:某旅一连排长赖意平

    士兵的成长进步靠什么?从士兵成长起来的第65集团军某旅装步一连排长赖意平的回答是:成绩的取得不是天赋使然,而是用汗水“拼”出来的,没有平时的刻苦训练,就没有战时的打赢。只有勇于突破自己,敢于挑战自己,才能赢得辉煌时刻的到来。

为梦想参军

    从小就对绿军装情有独钟的赖意平,高中毕业后毅然从军入伍。凭着一股敢于吃苦、肯于奉献的劲头,赖意平的军事素质进步飞快。
    那次,新兵连组织3000米跑考核。没想到,哨声一响,赖意平就冲了出去,并紧紧“咬”住领跑的新兵班长王建松。王建松的军事素质在全团数一数二,眼看要被一名“新兵蛋子”赶超,于是连连加速,可直到最后一圈,也没有甩掉紧跟身后的“尾巴”,最终被赖意平加速反超。
    大家没有想到,赖意平初入军营就挫了班长王建松的锐气,其他老兵纷纷摩拳擦掌要和他过过招。三天后,新兵连组织第二次3000米测试,班长们准备和小赖一比高低。可出人意料的是,赖意平一开跑就放慢了脚步,原来他是故意落在后面帮助新战友。最后,推着两名战友通过了终点线。
    赖意平不简单,不仅自己体能素质过硬,还不让战友落后。正是凭借过硬的素质和乐于助人的精神,在新兵连期间赢得大家一致认可,荣立个人三等功,成为全团唯一一名立功的新兵。

为荣誉而战

    2009年初,北京军区下发“军事三项”比武竞赛通知,比武课目为手榴弹投准投远、400米障碍、10公里徒手越野。得知消息后,赖意平当即递交请战书,并获批准。
    经过一路过关斩将,赖意平以第一名的成绩入选集团军集训队。集训队有20名队员,训练采取全程淘汰制,经过刻苦训练,赖意平被选拔参加军区集训。
    备战期间,他每天都要跑50公里的路程和几十趟400米障碍、投出300多枚手榴弹。由于长期高强度训练,赖意平的脚踝出现疲劳性扭伤,对训练影响很大,但看到其他队友在训练场上生龙活虎的情景时,他的心中总有一种失落感。当他想放弃的时候,心底却猛然产生一个念头:我不单单代表自己,我的背后是培养自己的团队,我只有为团队争荣誉的义务,没有为团队抹黑的权利。
    功夫不负有心人。比武赛场上,赖意平凭借过硬的军事素质,最终取得综合成绩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军区荣记二等功。

为打赢冲锋

    2010年初,北京军区基础训练比武竞赛活动启动。赖意平瞄准了“全能尖子”的金牌课目,再次请缨出马,并顺利入围参赛代表队。
    要想赛场夺冠,不能有弱项短板,而手榴弹投远恰恰是赖意平的弱项。他利用每天的训练结束后给自己“开小灶”:俯卧撑,一次连做三组,每组150个;拉背包绳,拉到手失去感觉为止。撤步引弹、转体挺胸、蹬地送髋、挥臂扣腕,几个简单的投弹动作,他一练数日,手臂肿了又消,消了又肿,直到手榴弹投远成绩从当初的40米提高到58米。
    来到京郊赛场备战后,赖意平不慎扭伤了脚。脚疼得不能走路,他就练习俯卧撑和仰卧起坐,慢慢恢复脚伤。在历时1个月的强化训练中,体重减了30多斤,胶鞋磨破了4双,步枪换了3支,子弹打了近5万发,最终如愿以偿成为一名正式参赛队员。
    7月下旬,燕山脚下的决赛场,赖意平凭借顽强的毅力,硬是拖着伤未痊愈的左脚跑完了五公里武装越野和400米障碍,夺得5项课目比赛中的3项第一,被军区表彰为“全能尖子”,荣立一等功。

(孙浩)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