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文化广电体育局多措并举普及健身气功

    从2012年起,云南昆明积极创新推广普及方式,将健身气功纳入“全市建立健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工作范畴,有力推动了健身气功工作的广泛开展。
    构建体系,明确三位一体的健身气功公共服务职责。明确由市健身气功管理办公室主导全市健身气功事业发展,区县级体育行政部门设有专职人员负责健身气功的推广普及,乡镇街道办依托基层文化站(室)、健身气功活动站(点)开展健身气功活动,逐步形成了市、县、乡三位一体的健身气功服务体系。
    同时将基层文体活动、健身气功骨干培训、健身养生保健咨询、健身气功交流、展演等具体服务项目整合打包,形成“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包”,实现对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全面管理。经过三年的摸索,基本实现了“功法有人教、站点有人管、习练有场地、活动有经费、比赛有组织、监管有政策”的“六有”格局。
    整合资源,提供多元有效的健身气功公共服务保障。健身气功项目纳入“建立健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工作,着重抓了以下三项工作。一是梳理政策规范,强化制度设计。二是丰富服务项目,保证资金投入。将健身气功项目纳入“基层公共文化专项资金”保障范围,按照人均10元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专项资金”标准,用于包括健身气功在内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使健身气功借助公共文化站(室)这个平台推广普及。昆明市文化广电体育局每年拿出专项经费,保证各社区文化室健身气功活动正常开展,以及组队参加省、市级比赛等。三是加强队伍建设,强化监管考核。
    多措并举,巩固特色鲜明的健身气功公共服务成果。借助分布于全市的106个乡镇、街道公共文化站,1231个村、社区、公共文化室,健身气功走入基层,成为广大群众首选的健身方式。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目前全市已建立健身气功站点67个,培训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178名,常年参加健身气功的群众达数万人。
    健身气功进机关,纳入“工间操”范畴。去年8月,五华区举办了首期机关事业单位、社区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健身气功交流比赛,共有18支队伍300余人参加。健身气功进农村,纳入新农村建设范畴。在东川区、富民县、晋宁县三地343个行政村和新农村社区,对300余名文体委员进行了健身气功功法培训,建立了20个面向农村群众的健身气功活动站点。由60余名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组成的师资队伍,以镇为单位进村培训,送健身气功上门,去年培训健身气功业务骨干500余名。与此同时,健身气功借力发展,纳入老年人体育协会工作。健身气功交流展示活动纳入了少数民族节庆活动,以及大群体活动等。

(李雪颖)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