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广播体操在街头商企热 机关单位冷

    2011年发布第九套广播体操,时隔四年,广播体操在内蒙古的推行情况怎样?记者做了一番调查。
    每天清晨走在首府呼和浩特的大街上,在固定的地点、时间,总能看到做广播体操的人群,有美发店的理发师、有商场的员工、还有企业职工……记者了解到,他们坚持早操制度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广播操是科学简便、普及实用的健身方式,既不需要太大的场地,也不需花费很多资金。二是通过领操员轮换和做操整齐性要求,既锻炼了员工的个人素质,也增强了全体员工的凝聚力。三是员工每天在店铺、商场门前做操,精神饱满、容光焕发,而且动作整齐划一,既是企业文化的展现,也是一种不错的宣传手段。然而,好处如此多的“广播体操”在内蒙古各机关事业单位中的推广情况却不容乐观。
    广播体操曾是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工间操的主要形式。但记者在区直机关工委了解到,目前,自治区直属机关坚持做广播体操的寥寥无几。广播体操的推广只是停留在运动会期间设有广播体操项目,各单位集中组队培训,运动会过后便不再安排时间做操。
    那么,这里的原因是什么呢?记者电话采访了部分机关单位,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意义认识不到位,没把工间操作为保障职工健身权利、提高职工身体素质的重要工作来抓,导致工间操缺时间、缺场地、缺器材。
    其次,宣传推广不到位。每一套广播体操的推广重点都放在了校园,而对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宣传、培训过少,缺指导员、缺领操员、缺培训资料现象普遍存在,导致职工动作不规范,甚至出现做操受伤的情况。区地震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单位的早操已坚持很多年,但由于没有专门的培训,现在还在做第八套(广播体操),太OUT了。”
    第三,时间安排、场地选择不尽合理,影响了职工做操的积极性。有的职工反映:“单位9点上班,到10点刚好是工作状态最好的时候,这时安排做20分钟广播操其实是一种浪费,要是放在下午3、4点就比较好了”。此外,囿于经费等因素,广播体操的赛事活动较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在机关的推广。
    采访中,记者也听到了另一种声音。随着自治区全民健身事业的深入发展,健身场地越来越多、环境越来越好、种类更加多样,广场舞、健身操、太极、气功都深受喜爱,小区、广场、公园、体育馆等地有社会体育指导员常年做义务指导,人们在选择健身项目上更加自由,时间安排上更加随意,因此,广播体操的推广也应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以不断满足人们的健身需要为关注点,淡化普及程度和推广范围的概念。
    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有关负责人说:“提倡做广播操只是一种手段,归根结底还是让机关单位更多地关注职工的身心健康。”

(李岩)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