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国武术太极拳公开赛总决赛落幕
11月26日,2015年全国武术太极拳公开赛总决赛暨全国传统武术精英赛在江苏省徐州市落幕,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中国武协副主席陈国荣赛事期间表示,作为新创办的年终总结性收官赛事,这两个赛事都具有很大的意义,赛事总体感觉是成功的,当然也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公开赛辐射面不断拓展
陈国荣说,全国武术太极拳公开赛的推出,是为了进一步规范在群众中广泛流传的各门派太极拳内容,同时也想吸引、鼓励更多社会上练传统太极拳的武术爱好者能够参与到我们的武术赛事中来。
据了解,今年的全国太极拳公开赛是首次推出,先后经过了4站分站赛和最后的总决赛。总体来看,这个赛事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效应,赛事辐射面不断拓展。陈国荣认为,从太极拳目前发展的角度看,赛事总体感觉是成功的,但还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首先,目前赛事的总体可控性还不够,参赛者的比赛、积分情况还缺乏精确管理,这也导致最后的总决赛个别项目的水平不是太高、赛事也不是很精彩。对于这个问题,他表示今后会从赛制的设定和规程上继续完善,一定要让坚持练习、具备相应水平的人能够进入最后的总决赛中,获得一定的认定同时获得奖励。
其次,赛事的宣传力度需要继续加大。陈国荣说,目前一站接一站的赛事形式虽然有了一定的影响和效果,但更多的习练者还不能及时了解赛事特点和比赛信息,对公开赛的比赛模式、个人参赛价值等方面的了解和认识还不够,需要在未来的赛事中加以强化,从而逐渐培养出社会武术的明星,促进民间传统武术的竞争。
赛事形式符合体育竞赛规律
陈国荣介绍,从今年在徐州、呼和浩特、萧山、温县的4站分站赛看,每一站都会吸引不少当地的习练人群来共同享受国家级的赛事平台。同时也逐渐让那些对某种太极拳比较钻研、长期坚持锻炼的业余习练者,养成一种成系列参赛的习惯,他们跟随赛事进程,连续参赛以获得积分,力争获得较好的排名从而参加最后的总决赛。
而从本次公开赛总决赛进行的情况看,有些项目的水平还是很高的,以为他们毕竟是通过积分遴选出来的。但也有个别项目由于优秀选手没有参赛,导致整体水平并不高。陈国荣说,除了赛事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未来赛事形式也可能做进一步改变,例如可以参考舟山太极拳锦标赛的舞台模式,为选手创造一个较高水准的赛场环境。当然,这首先需要选手具备较高的水平,太业余了肯定不行。而从市场开发的角度,随着赞助企业的逐渐介入,赛事的组织、运动员的利益都会得到越来越好的保障。
陈国荣说,太极拳公开赛将过去零散的太极拳赛事统一并串联起来,让参赛者一步一步地提升并达到一个高峰。虽然是业余赛事,但也符合了体育竞赛的规律。他认为,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方向,这个赛事一定会越做越好,为老百姓提供一个更高的赛事平台。
他透露,明年的太极拳公开赛将继续举办,并且不会少于今年4站分站赛的规模,目前已经有很多地方提出了举办的意愿。
精英赛以新方式推动社会武术
据了解,今年单独列为一个赛事的传统武术精英赛也是一种新的赛事模式,在过去这项比赛只是在传统武术赛事最后进行的一个项目。陈国荣介绍,设置这项赛事是希望能为武术之乡赛事与传统武术赛事中的优秀选手提供一个赛事平台。首次举行的精英赛特意设置了1万元的最佳男、女选手奖励,在社会武术范畴这是一个数目不小的奖,就是希望能吸引更多优秀的传统武术习练者来参与武术之乡和传统武术的赛事。
陈国荣强调,精英赛是推动社会武术的一种新方式,我们坚持赛事的“精英”性,并配以相关的政策,就是希望能够推动各个武术之乡来培养自己的明星选手。在赛事逐渐成长的未来,我们会按规律不断完善赛事,也有可能引入团体、集体项目的总决赛。
对于社会武术来说,无论是总决赛还是精英赛都具有很大的意义。陈国荣说,目前社会武术参赛人群的可控性并不太强,很多人有参赛的愿望,但在真正报名时却受到经济实力等影响,而一旦我们加强了赛事的可控性,有了大批赛事锤炼出的社会武术明星选手,那么未来不光能提高武术赛事水平,也会提升武术推广普及、武术社会指导员队伍建设的效果。目前这两个赛事主要就是培养社会武术明星选手,让他们能在优中选优的赛事中脱颖而出。
(蒋亚明)